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多孔器用於薩滿活動? 東北首次發現遼金寺廟遺址

多孔器用於薩滿活動? 東北首次發現遼金寺廟遺址

日期:2016/12/15 15:07:31      編輯:古代建築

 

遺址發掘現場本報記者郭諾攝

 

    位於吉林省扶余縣陶西林場,對了解當時宗教活動有重要意義

    “這裡發現一處極具研究價值的寺廟遺址,發現的燒制磚瓦的窯址以前也沒發現過!”昨日,記者來到正在發掘的扶余縣陶西林場遺址。

    從殘缺佛像判斷出是寺廟

    火辣辣的太陽下,考古人員小心翼翼地清理著。三個弧形煙道格外搶眼。考古人員領隊劉玉成發現,煙道上面又蓋上了新房址。新房址不同於一般民居,10個礎石坑排開,橫向中心點相距3.8米,縱向中心點相距5.5米,是大型建築柱子的基座。大家發現一個裸露手臂,穿著卷雲服飾的殘缺的佛像,“從出土的遺物和建築的特征看,這裡應是一處大型佛教寺廟址。”劉玉成高興地說。寺廟址在東北地區遼金考古研究中還是首次發現。

    該寺廟址應是一個面闊四間、進深一間的寺廟址,建築面積在80㎡左右。

    我省首次發現窯坑

    遺址中共發現了3處房址、6個灶址和2個窯址。“這裡應是居民居住的地方,後來修了寺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宋玉彬說。煙道被覆蓋就說明房址要早於寺廟址,雖然相距多少年不好確認,但它們都應屬於遼金時代。

    宋玉彬說,2個窯址是燒制磚瓦的,遼金時代大型建築旁會搭窯,燒制磚瓦後直接用於建築。“以前在四平發現過金代的燒制陶器的窯址。像這種結構獨特的窯坑,我省從沒發現過。”

    200余件小件遺物標本

    “我們從7月24日開始發掘,一個多月了,收獲真不小!”劉玉成高興地說。就在記者采訪時,一個陶碗、一個陶器的口沿和一個陶盆相繼出土。村民說,在這裡時常撿到銅錢,大家都司空見慣了。

    200余件小件遺物標本中,建築的板瓦、筒瓦、瓦當占絕大部分。一些檐頭的板瓦和檐頭的筒瓦花紋也不盡相同,宋玉彬說,這可能是不同的人燒制的,也可能是為了美觀。一片殘缺的虎紋瓦上,老虎的眼睛、鼻子活靈活現。看來這個寺廟的每個物件都頗費苦心。

    多孔器用於薩滿活動?

    這裡還出土一些鐵質工具,三黑三白六顆圍棋,是用殘缺的瓷片雕琢的。還有一些越系的青瓷片,來自南方,看來這個寺廟居住的人不同凡響。

    在江石上打出縱橫交錯的孔,叫多孔器。有人推測是用於綁帳篷等固定繩索的,有人推測是薩滿用品,也許當時人們在寺廟裡也從事一些薩滿活動。

    宋玉彬介紹說,扶余縣陶西林場遺址是近年來我省考古中發現的非常重要的遼金遺址,尤其是大型佛教寺廟址的發現,在東北遼金考古研究中是首次發現,對了解當時宗教活動具有重要意義。他們將加強保護措施,爭取將這裡申請納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目錄。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相關文章
    没有相关古代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