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泰山岱廟

泰山岱廟

日期:2016/12/14 17:31:37      編輯:古建築紀錄

岱廟

    岱廟,位於泰山南麓泰城中部,又名東岳廟、泰岳廟、岱岳廟,俗稱泰廟。為道教神府,是歷代帝王封禅和祭祀泰山的地方,是泰山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群,也是寺廟建築中規格最高的。  

    遙參亭

    為岱廟前庭,凡古代帝王有事於岱宗,必先至此進行簡單參拜,而後入廟祭神,所以又被稱為“草參亭”。亭為二進院落。前院正殿,明清時祀碧霞元君;兩側為東西配殿;院中有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同知泰安州事張奇逢立《禁止捨身碑》。後院中立四角亭,1983年重建;後山門內東側有1990年立日本書法家柳田泰雲書《李白登岱六首》詩碑。

    正陽門

    廟有八門。南向五門,即中為正陽,兩側為掖門;掖門兩側,東為仰高,西為見大。東門名東華,又稱青陽;西門名西華,又稱素景;北門名厚載,又稱魯瞻。各門之上均有樓,前門稱五鳳樓,後門稱望岳樓。廟牆四角有角樓,按八卦各隨其方而名:東北為艮,東南為巽,西北為乾,西南為坤。門樓、角樓均於民國年間毀壞。1985年重建正陽門和五鳳樓,黃瓦蓋頂,點金彩繪,富麗堂皇,高聳巍峨。1988年至1989年重建巽、坤二樓,五彩斗拱,飛檐凌雲。

    銅亭鐵塔

    岱廟後院的東西兩側,有兩處惹人注目的古跡,東為銅亭,西為鐵塔。銅亭又名“金阙”,為明萬歷四十一年(1613年)鑄。亭為銅質,施以鎏金,亭長4.4米,寬3.4米,內祀元君銅像。璀璨耀目,端莊渾重,該亭以仿木結構形式裝配而成,顯示了我國古代精湛的冶鑄工藝。西側的鐵塔為明嘉靖年間鑄,造型質樸雄偉,原有13級,立於泰城天書觀,抗日戰爭中被日軍飛機炸毀,僅存3級,1973年移此。

推薦閱讀:

犀角雕

南城麻姑山古亭橋

永康給中國最長的古廊橋裝上“懷舊燈”

東莞鳳崗擬投千萬元對五文物古跡保護修繕

 

天贶殿


    天贶殿裡的“照妖鏡”

    天贶殿位於仁安門北,是岱廟主體建築,建於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大殿建於長方形石台之上,三面雕欄圍護,長48.7米,寬19.73米,高22.3米。重檐歇山,彩繪斗拱,畫瓦蓋頂,檐下8根大紅明柱,規模宏大,輝煌壯麗,與北京的故宮,曲阜的大成殿,合稱為“中國古代三大宮殿”。殿內祀泰山神,面容肅穆,氣氛莊嚴。像高4.4米,頭頂冕旒,身著衮袍,手持圭板,俨然帝君。龛上懸清康熙皇帝題“配天作鎮”匾,門內上懸乾隆皇帝題“大德曰生”匾。像前陳列明、清銅五供各一套及銅鼎、銅釜、鹵簿等。

    大殿東次間有明代銅鑄“照妖鏡”一架,原在遙參亭,1936年移此。照妖鏡高1.45米,寬1.50米,鏡面為直徑1.31米的圓形,鏡子上面有一對浮雕雲紋,各鑄十四顆星,合計二十八顆,暗合二十八星宿,鏡子上端鑄立體執圭女神像,,原來這只照妖鏡是遙參亭碧霞元君的背光鏡,因為年代久遠,已經不能照見人影了,但是依然平滑整潔。如果有興趣,你可以拿出一枚硬幣,扣在鏡面上。據說如果能讓硬幣扣在上面不掉下來,就會帶來福氣。

推薦閱讀:

犀角雕

南城麻姑山古亭橋

永康給中國最長的古廊橋裝上“懷舊燈”

東莞鳳崗擬投千萬元對五文物古跡保護修繕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