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如今“古典地產”成新寵 開發商扎堆古鎮啃“老”

如今“古典地產”成新寵 開發商扎堆古鎮啃“老”

日期:2016/12/13 23:07:04      編輯:古建築紀錄

  重慶作為國家第二批歷史名城,勤勞智慧的祖先給我們留下了許多獨具特色的場鎮建築藝術,成為重慶文化的重要一環。近年來,我市通過“古鎮主題年”重點啟動了古鎮保護與旅游開發15個項目,投入100余億元。據市旅游局統計,我市擁有具有一定規模及知名度古鎮近40個,其中全國歷史文化名鎮包括石柱縣西沱鎮、合川區涞灘鎮、潼南縣雙江鎮、渝北區龍興古鎮等,是全國古鎮資源最多的省市之一。

渝北區龍興古鎮 記者 張永波 攝

  在古鎮旅游打造與開發中,相比國內古鎮典范,我市現有哪些優勢與短板?應該怎樣揚長避短?今日起,將在經濟地理版面連續推出四期報道“重慶古鎮生意經”。

  資本扎堆古鎮建設

  “國慶期間,文峰古街不少商鋪開業,吸引了很多游客。”昨日,合川文峰古街項目負責人趙衛民告訴記者,這條源於舊城改造的古街目前已初顯效應。文峰古街於2009年啟動開發,項目占地面積500畝,總投資10億元,包含一個文峰塔公園、一條仿古商業街區和兩大住宅片區,其中古商業街占比五分之一。按照該項目開發商錦天置業董事長盧志紅的構想,文峰古街項目是集旅游功能、文化功能和城市商業功能的綜合體。

  在距離文峰古街百余公裡的長壽區,由另一家民營企業注資打造的古鎮項目也在開街近半年後迎來旺盛的人氣,由重慶同元文化古鎮旅游開發集團公司投入43億規劃打造的長壽古鎮分為兩期建設。該公司相關負責人王女士告訴記者,長壽古鎮的模式仍是地產開發、旅游運營和商業運作相結合。由於是滾動開發,投資周期較短,項目開工到首次開盤時隔2年,以後每次階段性開工和開盤的時間差即是投資周期,大概在半年左右。

  豪賭古鎮項目 浙商賺歡了

  時間追溯到2004年,一位浙江商人將目光鎖定在渝北龍興古鎮項目,8年前率先啟動2000萬元開發整合該項目,並新修一條仿古街。這位名叫李正喜的浙商曾在鳳凰古城、西安古街搞過旅游開發。李正喜昨日接受采訪時談及8年前投資的2000萬元,認為千值萬值。“兩江新區中央公園、馮小剛的影視城、統景溫泉城不久後都將成為龍興古鎮的‘鄰居’,軌道線路一通,這裡的旅游將瞬間被點燃。”

  事實上對於李正喜來說,一些配套是意外的驚喜,“當時是受古鎮的資源吸引,也考察了解了這裡今後可能是一個局部的商業中心,周圍的大企業也較多,主城區古鎮的商業開發潛力較大,是吸引投資的關鍵。”然而,兩江新區獲批成立後,龍興古鎮投資項目“如虎添翼”,投資潛力瞬間呈幾何倍數增長。據透露,龍興仿古街的商鋪現在主要靠租賃維持經營,一間30平米的店面一年大概能租6000元錢,客棧則是10年起租,租金一年10萬元。

  “古典地產”成開發商新寵

  據統計,當前中國地產項目8成以上是現代建築,依附古鎮資源打造的“古典地產”項目較稀缺。除了浙商布局商業街尋求資本增值,地產開發商依托古鎮尋求物業回報也是資本扎堆湧向古鎮的一大原因。

  “住宅地產是一次性銷售的商業模式,錦天渴望獲得更穩定更長期的物業回報,不僅如此,自持的物業將給企業帶來資產的增值。”趙衛民說,在錦天置業看來,古街商業模式的持續增值前景更大。“穩定、長期的資產增值在目前的中國市場經濟體制下,是更好的地產開發思路。這種開發模式從短期看似乎是回報放緩,但對長期而言則是持續增值。”趙衛民說。

  近年來追逐古鎮的資本主要來自旅游和房產領域,而國內已有成功的范本,最典型的當數浙江烏鎮。2006年烏鎮引入中青旅開發古鎮旅游,景區收入5年間激增6倍,2011年達5.3億元。同時間段,物業也在持續增值。一般資本方與當地政府簽署30~40年,之後交由政府經營,這段時間物業會持續增值。

  地理論見

  古鎮開發須解決兩大難題

  在同策咨詢中心總監張宏偉看來,古鎮開發企業必須解決兩方面的難題。首先是現金流問題,古鎮最先建設的便是商業街,而商業街不銷售,因此現金流便成為項目開發的重要前提;其次,旅游功能如何最大化,進入古鎮開發的企業,擺在他們面前的首要問題,便是如何實現古鎮的旅游功能。

  對此,錦天置業方面認為,市場經濟環境下,金融產品不斷創新,有很多金融工具可以解決現金流問題;其次,除了自籌資金外,還可以采取與股東合作的模式,吸納新的投資人。對於旅游功能的最大化,目前文峰古街的商業模式是以商業為主導,旅游為輔助,但是,要想成為國內知名的商業街區,附有更大的商業附加值,必須將它的旅游地位放大,成為旅客的旅游目的地。“只有旅游功能的建立與健全,古街的生命力和價值,才算發揮出來。而目前,要想成為重慶的、西南的乃至全國范圍的旅游目的地,文峰古街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古鎮底蘊不能隨意破壞

  “重慶的古鎮,主城知名的就只有磁器口,絕大部分古鎮都位於郊縣。”容磁企業管理咨詢公司總經理王雪松分析,除交通問題外,更多的則是底蘊偏薄,比如,文峰古街,大家知道的只有文峰塔是文化賣點;濯水古鎮就只有一個後河古戲。

  對此,文峰古街項目負責人趙衛民表示,按照錦天置業的構想,文峰古街本來就是具有地方特色的,除了突出200年歷史的文峰塔,還花巨資移址重建了歲寒亭、清華樓、凌霄閣、荔枝閣、濂溪祠等五大唐宋時期以來的合川著名古建築。“在仿古旅游項目開發理念中,文化是根,建築是體,商業是枝葉。文峰古街從未停止對其文化的挖掘,從長達14頁、有12100字的古街導游詞裡可見一斑,同時還兼顧購物、娛樂、聚會等方面的需求。”

  規劃不夠,開發企業太注重商業利益,不注重“修舊如舊”則是另外一大問題。網友“此狗已被圈養”就反映:“(長壽古鎮)人造景觀,不曉得你們還記得以前的漁市街和西街不,我是在那點長大的娃兒,我感覺那才是代表長壽的文化的地方,可惜呀!全沒了。”

  對此,張宏偉建議,開發企業和當地政府的目光一定要放長遠,如果只追逐商業利益,隨意破壞古鎮底蘊,口碑變差之後,將很難吸引游客的“重復消費”。

  記者 譚亞 李華友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