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名稱 >> 登泰山而小天下:泰安

登泰山而小天下:泰安

日期:2016/12/15 0:03:11      編輯:古代建築名稱





泰安,城因泰山而建,因泰山而成為享譽神州的歷史方化名城。自古以來,這座小城因為這座大山而承載了多少人的腳步,無論是帝王將相,文人宗師,還是平民百姓,它都以―樣的熱情擁抱著每一位客人。

泰安位於山東省中部,是古代齊魯的中心地帶。五岳獨尊的泰山雄踞境內,南臨徂徕,沒水環繞,風物繁華,是一座有一千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

泰安是華夏重要的發祥地,5000年前這裡孕育了燦爛的大汶口文化,成為華夏文明史上的·個重要裡程碑。現位於泰安市區內的大汶口文化遺址,幾乎包括了大汶口文化發展的全過程,前後延續達200年之久,是母系氏族社會向父系氏族社會過渡的典型代表泰安城在唐中後期已有雛形,宋開寶五年(972年)縣址和封禅中心移至泰山最近的岱岳鎮(今泰城老城區)由於帝王封禅及宗教的影響,泰安被譽為“神州”。金初,稱泰安,名字從古語泰山安而四海皆安”中而來,寓意“國泰民安,泰安的名氣和五岳獨尊的泰山是分不開的。

泰山的自然景觀雄偉絕奇,壘疊的山勢,厚重的山體,蒼松巨石的壯麗,雲煙岚光的變化使它在雄渾中兼有明麗,靜穆中透著神奇,成為中國山水名勝的集大成者,素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之譽。更有數千年精神文化的滲透渲染和人文景觀的烘托,被譽為中華民族精神文化的縮影。十八盤是泰山登山盤路中最險要的一段,共有石階1600余階,為泰山的主要標志之一。此處兩山崖壁如削,陡峭的盤路鑲嵌其中,遠遠望去,恰似天門雲梯。泰山之雄偉,在十八盤,泰山之壯美,盡在攀登中。

十八盤的盡頭,就是著名的南天門。海拔1460米,古稱“天門關”,建在飛龍巖與翔鳳嶺之間的低坳處,雙峰夾峙,仿佛天門自開,故名。南天門為閣樓式建築,石砌拱形門洞,紅牆點綴,黃色琉璃瓦蓋頂,氣勢雄偉。門側有楹聯曰:“門辟九霄仰步三天勝跡:階崇萬級俯臨千嶂奇觀在泰山西溪百丈崖上,有瀑布飛流直下,聲若雷鳴,裝如倒掛的千盡銀練。瀑布常年傾瀉,沖擊崖下形成一潭。貨運站經潭與東海相通,有龍自由來去,故名“黑龍潭”龍潭飛潭是泰山名勝之一。

西溪西側有一岸,名曰扇子崖。這裡奇峰突兀,高聳峻峭,形如扇面,故名。崖上有明人題摩崖石刻“仙人掌”。崖西有鐵梯,攀緣可登至崖頂,北眺龍角山,九女寨歷歷在目,西望傲徕峰,風光盡收眼底,東看,龍潭水庫宛若鑲嵌在西溪的一顆璀璨明珠,閃閃發光。

此外,泰山還有四大奇觀:旭日東升、雲海玉盤、霧凇雨松和泰山佛光。其中泰山日出是壯觀而動人心弦的,隨著旭日發出的第一縷曙光幕黎明前的黑暗,從而使東方天幕由漆黑而逐漸轉為魚肚白、紅色,直至耀眼的金黃,放射出萬道霞光,最後,一火球躍出水面,騰空而起。每當雲霧彌漫的清晨或傍晚,站在山頭上極目目標,就可能看到缥缈的霧上,呈現出一個內藍外紅的彩色光環,將整個人影或頭影映在裡面,恰似佛像頭上方五彩斑斓的光環。由於古人對大山的崇拜,自堯舜至秦漢,直至明清,延綿幾千年,泰山成為歷代帝王封禅祭天的神山和各教派的發展之地。他們在此封禅和祭祀,並且在泰山上|3裡廟塑神,刻石題字,以表可對其的仰慕和寄托之情,為泰山遺留下極為豐富的人文景觀,便泰山成為“華夏文化”的縮影。岱廟是山下泰安城中軸線上的主體建築,前連通天街,後接盤道,山城體,內有與北京太和殿、曲阜大劃沒同稱為“中國三大殿”之一的宋天贶殿。從泰城西南祭地的社首山、蒿裡山至告天的玉皇頂,步步登高,形成“地府”人間”、“天堂,三重空間,由此而由“人間”進入“天庭仙界由於泰山的崇高地位,中國歷代的名人文士,似乎有一種與生俱來、無法排解的泰山情結他們紛至沓來,覽閱游歷,作詩記文。因此泰山宏大的山體上留下了20余處古建築和2200余處碑碣石刻。

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對後世名人文士產生了巨大影響和垂范作用。杜甫高歌“會當凌頂一覽眾山小”文人墨客對泰山的無限景仰與無數動人篇章,更造就了泰山這座文化名山的偉岸與瑰奇。曹植就曾宣稱“我本泰山人”這些都是泰山無與倫比的文化內涵如今泰安已經成為國家衛生城市,山城一本,城景交融,古老的泰山與現代化的城市形成成了古與新的和諧統一。

旅游TIPS:

泰安火車站:0538―95105175;
泰安汽車站8332656。
旺季進山門票為125元。
0538-8066077(泰山)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