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豐惠古鎮旅游開發暢想

豐惠古鎮旅游開發暢想

日期:2016/12/13 21:12:19      編輯:古建築紀錄
    從唐朝長慶二年(822)到新中國成立之初的一千多年,豐惠一直是上虞縣城。時光荏苒,歲月悠悠,在古鎮豐惠,街巷的青石板上磨砺出的是燦爛的歷史,河岸的石階上積澱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蘊,屋脊的瓦楞裡沉降的是動人的傳說,就連周邊起伏的山巒,如百樓山、長者山、車郎山、羅巖山等都留下了歷代文人騷客的墨跡。如今上虞的政治經濟重心北移,這對古鎮的保護卻是好事,讓那些劫後余生的古老建築得以遠離現代工業的蹂躏,使之保持悠閒和安寧,老縣城成為一塊相對清幽的淨土。 
    當下生活在喧囂都市裡的人們喜歡返璞歸真,趁節假日遠赴田園鄉村修閒度假,而古樸雅致的建築、古老的傳統習俗、各類民間小吃等常是游客的最愛。古鎮是古建築、古文化的集大成者,可供人們憑吊古跡,懷古思幽,放松心情,回歸本真。如今古鎮旅游熱方興未艾,我們浙江在這方面尤其突出,遠的如烏鎮、西塘等聞名遐迩,常年游人如織,近的如紹興的安昌,嵊州的崇仁也大打古鎮牌,旅游開發和宣傳搞得紅紅火火,外地游客紛至沓來,創造出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豐惠以其數千年的歷史和保存相對完好的古建築,各種古典元素基本具備,如在保護的基礎上加以開發,將會是上虞旅游的最優質資源。
    豐惠的人文資源非常豐富,很多方面是安昌、崇仁等鎮所望塵莫及。從旅游開發的角度看,豐惠具有以下優勢
    一,有古老的傳說開道。民間傳說是最好的宣傳。英國的尼斯小鎮本來名不見經傳,但因有“尼斯湖怪”的傳聞而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一舉成為旅游勝地。豐惠這方面的題材也有。
    中國古代四大愛情傳說家喻戶曉,唐朝張讀的《宣室志》中記載:“英台,上虞祝氏女,偽為男裝游學,與會稽梁山伯者同肄業……”上虞是祝英台的故鄉,豐惠有祝英台這張王牌,對外宣傳時名聲就響亮許多。現在豐惠祝家莊“祝府”景區已經開園,但這僅是起步,對愛情忠貞不渝、崇尚婚姻自主等主題還大有文章可做,有待深入發掘,借以時日,“祝府”的知名度應該不輸於寧波的“梁祝公園”。
    仙姑娘娘的傳說。善能賜福消災、法力無邊的仙姑娘娘是上虞本土女神,其地位如媽祖在閩台地區老百姓心中的地位相當,春節期間遠在上海甚至國外的善男信女也趕來上香。祈福禳災的願望加上仙姑洞的懸石飛瀑、鳳鳴山的秀麗景色使鳳鳴景區成為上虞游人相對集中的景點,只是孤掌難鳴,若古鎮游得以開發,則鳳鳴山更受人追捧。
    二,有古代名人助威。金罍山並不高大,而典籍中曾是上虞的代名詞。元人《金罍井記》:“城南有小阜,特立曠野,廣數十畝,四山環如畫,漢魏伯陽居之,著《參同契》”。宋代起山上建有天慶觀。魏伯陽是豐惠的另一張名片,博大精深的道家文化、煉丹與現代化學的關系、《參同契》與養生學的關聯等都是當下的熱門課題。上世紀中葉金罍觀、八卦井等毀,但金罍山尚存,如能充分利用,則也是一處極好的人文景觀。另外,豐惠還有漢代的清廉楷模、“合浦還珠”故事的主角孟嘗等一批名人。 
    三,千年縣城的遺跡尚存。豐惠比安昌等鎮優勢之處是她曾是上虞縣城,曾建有城牆、縣衙、學宮、城隍廟等大量公共建築。另外,豐惠雖歷經多年滄桑變遷,上述古跡已大多蹤影難覓,但東西大街古韻尚存,街河仍原封不動,橫跨河上的石拱橋如通濟橋、九獅橋、濟富橋(豐惠橋)、孟宅橋、落馬橋等保存完好。同時民間也保留著不少古跡,如觀察弟、敕五堂、錢氏老宅等一批古建築群。這些是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在切實保護的基礎上也能充分展示,發揮其觀光價值。 
    四,近代名人故居得到了良好保護。上世紀豐惠湧現出一批名人,大多有紅色背景。近來政府花精力對其故居進行保護,使其基本保持了原有的風貌,以供人民緬懷先賢,繼承傳統,發揚美德,這成為豐惠的又一特色。名人故居記有:王一飛故居,胡愈之故居(敕五堂),吳覺農故居,范壽康故居(後樂堂),葉天底紀念館等。另外,作為革命老區,豐惠也留下許多紅色記憶,如新四軍北撤會議舊址,民主政府舊址等。這些如同散落著的顆顆珍珠,如今大多“養在深閨無人識”,隨著古鎮旅游的興起,明珠便能拂去塵埃,串成線,結成環,熠熠生輝,照耀後人。
    對於豐惠(主要指集鎮上)的保護性開發,使之發揮出旅游功能,筆者認為可從這些方面入手:
    一、修復古縣衙門。縣城最顯著特征是有縣衙。老縣衙雖早已毀於戰火,好在其遺址尚基本保存完好,現隨著釀酒廠的倒閉而空置。若能根據縣志中的記載,在原址上修復縣樓、儀門、正堂、正衙、署衙、庑廊、犴獄、花亭等建築,必將成為豐惠最大的亮點,可供游人緬懷歷史,探尋官衙文化,也能辟為民俗博物館,展示鄉村古老用具,展現本地風俗,以豐富旅游內容。 
    二、整治河網水道,開通水上旅游線。江南水鄉古鎮,小橋流水、船來舟往是最鮮明的特色,周莊、烏鎮、安昌如此,豐惠也不例外,鎮上街河、石橋、河埠頭,烏蓬船、牽道、青石板應有盡有。如今豐惠的街河及眾多古老石橋交通運輸功能弱化了,文物、旅游景觀功能卻凸顯了出來。如將河道加以疏浚,整治好沿河的建築,結合東西大街的修整改造,恢復明清時期的繁華場面,將來開通水上旅游線,讓河水悠悠流,小船輕輕搖,游客可乘船觀街景、賞花燈、品小吃,客人會因此樂而忘返。 
    三、重建長者山上的城牆和部分城門。豐惠有別於其它水鄉小鎮的特色是她是山城,且曾有城牆和五座城門。江南地區的城牆至今尚存的不多,保護最好的當數臨海古城牆,逶迤曲折、雄險壯觀的臨海古城牆有“江南八達嶺”之稱,為當地的旅游業作出了巨大貢獻。上虞老縣城的城牆始築於元朝至正二十四年(1364),“東南平衍,西北因山為隍,西南則跨長者山,周回十有三裡,高二丈有奇,厚一丈五尺,置城堞,作五門……”歷朝有毀有建,清末尚基本完好,可惜城牆和城樓均於1959年被拆除,現僅長者山上尚存夯土堆。城牆的消失對豐惠對上虞的損失無可估量,如今人們對文物古跡的文化意義和經濟價值開始認識,長者山附近的書香名城內“西南門城樓”已經重建,將來可參照臨海古城牆的樣式重建橫跨長者山的這一段的城牆及一覽亭等建築,恢復當年雄姿,供人們攀越登臨,開發其旅游功能。 
    四、開發傳統美食。上虞人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幾千年,也形成了獨特的飲食文化,菜肴、小吃自成一派,別的地方難得一見。以前土得掉渣的東西,現在最具地域特色,最能吸引游客。例如小吃中的艾餃、艾青麥果、蕃薯糕絲、砂炒羅漢豆、年糕胖、蘿卜干等;菜肴中的苋菜梗、筍煮芥菜、鹹蘿卜、霉干菜、霉豆、霉千張、臭豆腐等。加以系統開發,定能成為游客爭相品嘗的佳品。 
    五、與“四季鮮果”游有機結合。開發豐惠古鎮的旅游還能帶動虞南鄉村游,豐惠周邊鄉村物產豐富,盛產草莓、櫻桃、桑葚、葡萄、柑桔、紅心猕猴桃、板栗及梅子等四季鮮果。點燃了豐惠旅游這支主火炬,再與四季鮮果游結合起來,相互促進、相得益彰,使旅游由走馬觀花變成看、玩、摘、吃一條龍,動腿、動手又動口,最符合當前旅游業的潮流。 
    六、建起有特色的街道和店鋪。在豐惠古城的東西大街中,將一些沿街古宅,通過外立面和內部改造,建設小型的有個性、有文化品位、可以讓人回味的專賣店、特產店、書店、咖啡館、茶館、精品文化酒店、旅捨等。同樣,北面人民路也可參照余姚梁弄仿古商業街模式進行立面改造,以突現古鎮特色,為游客提供優質服務。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