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千兩茶技藝亮相廣州茶博會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千兩茶技藝亮相廣州茶博會

日期:2016/12/13 23:07:19      編輯:古建築紀錄
    近日,廣州國際茶業博覽會在廣州琶洲國際展覽中心舉行。來自湖南的白沙溪茶廠將給與會茶友帶來神秘的“龍之舞安化千兩茶號子舞”,這是從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千兩茶技藝中演化而來的勞動舞蹈。“伙計們嘞…把槓抬哦…齊心壓嘞用力踩呦…”,在開幕式上,在黑茶博物館前,白沙溪七位踩茶人齊聲喊著渾厚奔放的號子,以充滿力量和感情的千兩茶號子舞,生動演示了安化千兩茶獨特壓制工藝。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千兩茶制作工藝解密:
  千兩茶的全部制作工序均由手工完成,生產工藝十分復雜,技術要求高,勞動強度大,全程有23道工序。而且全年只有四五個月能生產,產量很少。
  千兩茶的生產在原料選擇上需經篩制,揀剔、整形、拼堆程序,在加工上需經其絞、壓、跺、滾、錘工藝,最後形成長約1.5米、直徑為0.2米左右的圓柱體,置於涼架上,經夏秋季節50天左右的日曬夜露(不能淋雨),在自然條件催化下,自行發酵、干燥,吸“天地之靈氣,納宇宙之精華”於茶體之內,進入長期陳放期。
  千兩茶制作工藝三大特點:
  第一,踩制千兩茶的原料是做工純正的二三級安化黑毛茶。茶樹長於陽崖陰林,安化崇山峻嶺,山脈延綿,雲霧缭繞,擁有非常適宜於茶葉生長的自然氣候條件。境內廣布的雲台山大葉是中國有名的優良茶樹品種之一,葉片柔軟肥厚,可塑性大,極利於加工。另外,安化境地資江兩岸的山體往往覆蓋著厚厚一層由板頁巖風化而來的土壤,這種土壤對植物生長最為有益。在此基礎上,采摘成熟度較高的鮮葉,用獨特的工藝加工而成的黑毛茶,奠定了千兩茶特殊的品質內涵。
  第二,千兩茶的加工工藝在所有食品中具有獨一無二的奇特性,它的包裝和加工同時完成,包裝是最重要的加工工具。它用篾片捆壓,篾片在捆壓緊縮的過程中逐漸縮小,至最後形成定型的竹簍。甚至用篾都有講究,要一丈九尺二至一丈九尺八之新竹,韌性彈性俱佳方可。千兩茶的茶胎用經過特殊處理的蓼葉包裹,能保持其獨特的茶香和色澤。蓼葉以外襯以棕葉,可防水防潮,保護品質。
  第三,千兩茶壓制工藝獨特,可以說是集數百年黑茶加工工藝之大成。粗制形成黑毛茶,有殺青、揉捻、渥堆、烘干等多道工序。精制過程更具技術含量,蒸、裝、勒、踩、涼置,水分的高低、溫度濕度的控制,都有極其精確的物理化學指標。其中有一項處理工序,毛茶要在七星灶上用松木烘烤,造成獨有的高香。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