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通寺是昆明現存佛寺之中,歷史最為悠久的一座。也是中國最古怪的一座寺廟,為什麼古怪?古怪在哪裡?首先,他的建築地勢與中國傳統建築的“風水”要求剛好顛倒;中國的建築,尤其是宮室廟宇,要求前低後高,稱之為“步步高升”,我認為這是有道理的,前低後高有利於排水,要是前高後低,那下雨天街道上的積水不就灌進家裡了?偏偏圓通寺就是前高後低。

圓通寺與傳統寺廟地勢完全顛倒
“圓通”這個詞,正是觀音菩薩的德號,圓通寺就是以觀音菩薩為主尊的寺院,寺裡的大殿稱為圓通寶殿,也就是供奉觀音菩薩的大殿,但是圓通寺的圓通寶殿裡供奉的卻是釋迦牟尼;而且釋迦牟尼座前還站著觀音菩薩的侍從“龍女”與“善才童子”。
更有趣的是,圓通寺裡顯教、密教、上座部(小乘)佛教兼容並蓄,這也是極為少見的狀況。為什麼這座中國最早的觀音道場會出現這種奇特,不合常理的配置?請聽我慢慢道來。
話說唐永泰元年,南诏國在滇池北岸修築拓東城(今天的昆明),同時也興建了一批具有南诏佛教特色的寺院,建於拓東城東北郊螺峰山下的卜陀羅寺(梵文potalaka的譯音,也譯作“布達拉”或“普陀”,這下知道布達拉宮,普陀山的由來了吧)就是其中之一。這座卜陀羅寺就是圓通寺的前身。這座寺廟是觀音道場;“圓通”是觀音三十二名號之一,觀音菩薩又稱“圓通大士”。

圓通寺供奉的觀音菩薩
對觀音菩薩的信仰很早就傳入南诏國(雲南大理),最初在洱海邊落腳,成為雲南佛教的主要信仰。當時南诏國以拓東城為“東都”,建城之初同時建造卜陀羅寺應該是在情理之中。卜陀羅寺可能是中國最早的觀音道場,比著名的浙江普陀山要早一百多年。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卜陀羅寺的佛教宗派雖然有所變遷,但作為觀音道場,卻始終一脈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