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峨嵋報國寺

峨嵋報國寺

日期:2016/12/14 17:25:52      編輯:古建築紀錄


    報國寺創建於明萬歷年間,為峨嵋八大名寺之一,寺內正殿原供奉著佛、道、儒三教的代表,曾名“會宗堂”,有“三教會宗”的意思。清康熙帝取佛門“報國主恩”意,改名報國寺。寺門坐西向東,山門前的一對石獨系明代所刻,山門上的“報國寺”匾為清代康熙皇帝御筆所題。本寺曾是“三教會宗”之地,至今有的門聯語仍可見到幾分道家韻味,如“獨思喻道,敷從說經”。全寺占地近4萬平方米,規模宏大。共有四座大殿,均建於清代的同治年間,從前至後,分別是彌勒殿、大雄殿、七佛殿、藏經樓。建築依山而上,逐級高,有典型的四川庭院式民居風格。 

    報國寺內花園幽靜,客房潔淨,可供游客借宿。寺內佛門素餐別有風味,可謂當今難得的健康食品之一。 

    到報國寺觀光的游客還不要放過欣賞對聯和牌匾的機會,寺內對聯都極具風神。七佛殿內一面牆上還有1935年蔣介石先生留下的手跡:“精忠報國”。其側為客房,也有個十分優雅的名字:“待月山房”。 

    寺門正對的小山上有一鑄於明代的蓮花銅鐘,“峨嵋十景”之一的“聖積晚鐘”即指此鐘。此鐘高2.8米,直徑2.4米,重量達到12500公斤,號稱“天府鐘王”。鐘身鑄有61600字,有《阿含經》及其他佛偈、銘、疏和晉唐以來歷代帝王和高僧的名諱。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