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代是中國建築的發展高峰,也是佛教建築大興盛的時代,但由於木結構建築不易保存,留存至今的唐代木結構建築也是中國最早的木構殿堂只有兩座,都在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是其中一座,建於大中十一年(857)。佛光寺是一座中型寺院,坐東向西,大殿在寺的最後即最東的高地上,高出前部地面十二三米。大殿為中型殿堂,面闊七間,通長34米;進深四間,17.66米;殿內有一圈內柱,後部設“扇面牆”,三面包圍著佛壇,壇上有唐代雕塑。屋頂為單檐庑殿,屋坡舒緩大度,檐下有雄大而疏朗的斗拱,簡潔明朗,體現出一種雍容莊重,氣度不凡,健康爽朗的格調,展示了大唐建築的藝術風采。大殿的空間構成也很有特點。一圈內柱把全殿分為“內槽”和“外槽”兩部分,內槽空間較高較大,加上扇面牆和佛壇,更突出了它的重要性;外槽較低較窄,是內槽的襯托。但外槽和內槽的細部處理手法一致,一氣呵成,有很強的整體感和秩序感。雄壯的梁架和天花的密集方格形成粗細和重量感的對比。佛光寺大殿也很重視建築與雕塑的默契。佛壇面闊五間,與建築相應,塑像也分為五組。塑像的高度和體量都經過精密設計,使其與空間相應,不致壅塞和空曠,同時也考慮了瞻禮者的合宜視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