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碧水寺

碧水寺

日期:2016/12/14 17:32:56      編輯:古建築紀錄

    碧水寺位於綿陽城區涪江東岸。從城區望去,綿延於龜山腳下、涪江之濱的建築群依山造勢,錯落有致。碧水寺主體建築飛檐翹角,上指藍天,下連碧波。古樹佳木,遮天蔽日。山光水色、園林古跡構成了一幅優美的天然藝術畫廊。

    碧水寺始建於唐代,唐宋時期曾稱水閣院。因崖壁泉水終年流淌、叮咚悅耳,故民國時期又稱作滴水寺。宋代,僧眾信士依碧水崖擴建寺廟,易名碧水寺。碧水寺歷經興廢,到1981年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時,僅存破爛不堪的一樓一底小廟。1985年,市文管所開始對碧水寺進行維修保護,歷經數載,建成了占地60余畝的碧水寺文物風景區。1991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古樸典雅的門庭上,懸掛著馮其庸先生書畫的“碧水寺”匾額。沿石階而下,從曲折的林蔭道來到江邊開闊處,矗立著一座3層樓歇山式大殿。大殿底層有唐代石刻觀音立像、摩崖佛教造十八龛、石刻金剛經三十二品。攀高登臨,環顧碧水寺園內草禾欣欣,層台茸翠,參差曲折的樓台亭閣掩映在花草樹林中;俯視一江碧水滔滔東逝,江上漁舟,中流擊水,岸邊白鹭嬉戲巨翔,遠眺對岸,綿陽城高樹林立,五彩缤紛,三橋橫跨,人來車往。城市繁榮喧嘩,更顯古寺的寧靜清幽。碧水寺的風光猶如水墨丹青描繪的畫卷,碧水寺的文化藝術內涵似一部歷史巨著,碧水寺的閒情逸趣像抒情的詩歌,只有當您置身其中,才能深切體味和悉心領略。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