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萬元旅游商品“嚇”走老外 兩個泥娃娃也要兩百元

萬元旅游商品“嚇”走老外 兩個泥娃娃也要兩百元

日期:2016/12/14 8:54:50      編輯:古建築紀錄
  “只能看看,買不起。”這是記者5月19日在無錫特色旅游商品匯展上聽到最多的一句話。作為2012中國旅游日主會場系列活動之一,惠山古鎮上舉辦的無錫特色旅游商品匯展吸引到了近50家參展單位,包括穆桂英美食、惠山油酥、徐霞客邵府香豬肉等土特產食品,以及惠山泥人、錫繡、陶瓷、紫砂、玉器等手工藝品。然而,有些旅游商品昂貴的價格讓不少游客望而卻步。

  萬元旅游商品“嚇”走老外

  具有無錫特色的旅游商品5月19日在惠山古鎮進行了集中展示和銷售。也許是下雨的原因,來逛惠山古鎮的游客比往日周末少了許多,但是古鎮入口處搭建的兩排展台還是讓人忍不住多看一眼。

  記者在人群中發現了一男一女兩名外國游客,他們正在翻譯的陪同下,與一名展銷商討價還價。原來,老外看中了兩幅錫繡,一副繡著兩只大熊貓,一副繡著一只猴子和一名漁翁,兩件作品都非常精美。一番議價後,翻譯對展銷商表示,兩個老外要去古鎮裡轉一轉再過來買,但是只能買其中的一樣。

  記者跟上翻譯與其閒聊,他說,一副錫繡要1500元,老外覺得有點貴。接著,他們又來到了一家專門賣玉器、寶石、珍珠等手工藝品的展位。男老外看中了一塊刻有觀音像的玉掛件詢問價格。“1萬元!”展銷商回答。老外嚇了一跳,匆匆離開。

  在惠山泥人的展台,一位北京游客問了價格以後,不住地搖頭表示:“沒想到啊,兩個泥娃娃要兩百元錢。”一個老無錫告訴記者,小時候家裡就有不少惠山泥人,價錢便宜得很,怎麼現在居然那麼貴。一位阿姨一路逛,一路說:“只能看看,買不起啊。”

  土特產食品青睐“帶得走的”

  相比昂貴的手工藝品,土特產食品倒是銷路不錯,但也僅止於那些拿到手上就能開吃,或是包裝簡單的特產。

  江陰市十佳旅游特產徐霞客邵府香豬肉的展位前圍滿了人,香噴噴的豬肉饅頭讓人垂涎欲滴。5元錢2個的價格也不貴,引得不少游客掏錢品嘗。“一上午賣了近百個豬肉饅頭了,你看,兩大箱子都空了。”江陰來的展銷商喜上眉梢。記者見到,連案台上的豬肉也只賣得剩下幾塊了。

  相反,另外一些農莊、生態園、博覽園所銷售的茶葉、板栗、烏米飯、土特產組合裝等卻少人問津。“這些東西包裝得太精美,體積也較大,不便攜帶。”一位游客向記者表示。現場,一家旅行社工作人員透露,普通散客對一般的土特產並不“感冒”。“比如今天一些展銷商帶來的茶葉、肉粽這些,其他城市也有賣的,並不能算無錫獨一無二的特色,而且有的包裝盒挺大的,攜帶起來也不方便。”

  無錫缺少旅游商品專營場所

  “有特色、買得起、帶得走的產品才叫旅游商品。”采訪中,兩名本地游客表達了他們的想法。其中一位說,無錫街頭尤其是火車站和景區附近,標有“土特產”字樣的商店不少,但商品質量參差不齊,而一些無錫特色鮮明的工藝品、紀念品卻價格昂貴,動辄百元,有些高端產品賣到千元以上。

  “旅游商品不一定是很貴重的禮品,可以是個鑰匙扣,是個鼠標墊,但這種小商品能體現無錫元素,就是個好賣的旅游商品。”另一名游客說,無錫一大特色就是惠山泥人,這是其他地方見不到的,而暢銷的旅游商品應與此相關聯。他向記者舉了個例子,說洛陽街頭有很多類似於相框的工藝品,裡面有牡丹畫、有題詞,能鑲入游客自己的照片,很別致又有紀念意義,也不貴,無錫就缺少這種既有特色又大眾化的旅游產品。

  “旅游商品的含義其實很廣,除了土特產品外,還包含旅游裝備、旅游紀念品、工藝品、旅游時尚產品,而無錫尚未有一家專營旅游商品的專營店,缺少集中展示及出售的場所,使得旅游商品處在一種零散、不系統的‘散兵游勇’狀態。”一位在旅游市場摸爬滾打了十幾年的導游表示,台北故宮的營銷方式也許可以借鑒一下。她說,游客一進門就可以看到單獨的旅游商品銷售店,根據產品的不同種類,由專門的引導員帶領游客進入不同區域,無論是商品的展示方式還是店內的氛圍都會讓人有一種想要購買的欲望。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