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 龍泉寺
日期:2016/12/14 17:30:01   編輯:古建築紀錄 著名的龍泉寺位於東溝北的山嶺下,離台懷鎮約5公裡。龍泉寺之名源於寺東側這眼泉水。泉亭下這股山泉清澈晶瑩,味道甘爽。傳說很久以前九龍作惡,文殊菩薩施行佛法把它們壓在附近這九道山嶺之下,在這眼泉水底部還可看到九條小龍的影子,所以被命名為龍泉。泉旁古剎便取名龍泉寺。龍泉寺位於中台頂腳下,九道嶺拱抱,從山形地貌看去,像有九龍齊頭並身會飲於龍泉,因此人稱這裡為九龍崗。
龍泉寺創建於宋代,明代重修,清末至民國初年重建。全寺占地15900平方米,共有各種殿堂僧捨160余間,坐北面南,並排三處大院。寺中的影壁、牌坊、墓塔是三件藝術瑰寶。影壁和牌坊與東院處在一條中軸線上,由108級石板台階相連。台階底部這道照壁,正中所嵌這組漢白玉石雕,可以看作五台山主要寺廟的微縮示意圖,中心這個葫蘆形寶塔代表台懷中心的大白塔;中下端所雕大殿則是中台頂的演教寺;西北角殿外一人在叩頭,代表佛母洞;東南側這一山洞,洞中有坐像,標志觀音洞,供有彌勒佛的樓閣代表棲賢寺。這組石雕,刻工精細,構圖巧妙,堪稱一絕。而台階上面這座三門四柱牌坊更為精致壯觀,全部用漢白玉石雕造而成,前後垂檐和三門拱券,都采用镂空雕法,玲珑剔透,整個牌樓雕滿飛龍、花梁、紙扇、寶鏡、書筆、塵撣、玉壺等多種圖案,形象逼真。這座民國年間用10年工夫雕成的牌坊是近代雕刻藝術的稀世之寶。牌坊後面的東大院前後兩進,有天王殿、觀音殿、大佛殿等建築。
中院也叫塔院,龍泉寺三寶之三的墓塔就位於中院的祖師殿前。這是為清末民初五台山高僧普濟所修的墓塔,通體全用漢白玉石做成,造型和雕工均十分精美。塔下方台6.4米見方,高1.5米,上邊和下邊各雕一圈蓮花瓣,四角有四位大力士托塔金剛,台基中間內槽的坐佛小像為110尊。墓塔底座為八角須彌座,每角又各雕一力士像,寶壺形塔肚設四龛,各刻一尊彌勒佛像,這是因為普濟生前自稱彌勒轉世,所以弟子特刻彌勒像。塔腹上面這八角飛檐,配以斗拱,宛若傘蓋,既蔭被四佛,又美觀大方。頂覆圓盤上原安銅頂,現已不復存在。西院也有一座石塔,為南山寺第二代當家和尚的墓塔。此外,龍泉寺西北0.5公裡左右那座名塔,叫令公塔。相傳楊業戰死後,其子五郎收其遺骨葬於塔下。
推薦閱讀:
廣東韶關南華寺
貴陽烏當區古林寺
陝西府谷宗常山龍泉寺
“西藏第一座寺廟”桑耶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