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京交會:老字號與非遺發力國際化

京交會:老字號與非遺發力國際化

日期:2016/12/13 20:05:22      編輯:古建築紀錄


 

  無論是全聚德、紅星、錦方小吃、南來順等老字號,還是北京兔兒爺、自貢宮燈以及湖北楚繡、山西的立體剪紙等民間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都成為本屆京交會最具傳統魅力的亮眼板塊。這些極具中國特色且傳統味十足的展示,在“傳承”與“保護”的基礎上,更希望自己能夠借助京交會的平台“走出去”。
  自貢燈會
  讓非物質文化遺產享譽全球

  高5米的紅色走馬燈矗立在展台中央,這幾乎成了四川展台的標志。每個路過展台的觀眾都要仰頭欣賞一下這只來自四川自貢的彩燈。
  “布展的時候就有其他展商感歎,他們絕對做不出這樣的展台。”自貢燈會展出有限公司的負責人曾钰略帶自豪地告訴北京商報記者,自貢燈會有著1000多年的歷史,工藝與技術都是頂尖和獨家的。
  與其他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瀕臨失傳的情況不同,自貢燈會近年來享譽神州內外。“燈會在國內500多個城市做過展出,在國際上36個國家和地區共舉辦50多次自貢燈會,吸引近2億多人觀賞。”曾钰說。
  如今,自貢燈會融傳統的制燈工藝與現代科學技術為一體,在保留彩燈民族風格、審美情趣和剪紙扎糊的基礎上,融入LED等現代科技因素,使古老的彩燈藝術煥發青春。曾钰表示,毫不誇張地說,自貢彩燈幾乎獨自撐起了全世界的彩燈業,全世界超過90%的彩燈燈會都是由自貢打造。“這次來到京交會,國內外多個經銷商都有意向與自貢燈會進行合作。”
  山西立體剪紙
   主打立體剪紙推向國際市場

  北京商報訊(記者闫瑾實習記者陳婷婷)民間剪紙在以“黃河文化”著稱的山西是一種很普遍的群眾藝術,在本屆京交會上,山西省亦將具有本土特色的純手工多功能立體剪紙作為主打產品推向市場。
  山西省商務廳服務貿易處處長曹茂華向北京商報記者介紹,此次出展京交會最為搶眼的是飛天藝術發展有限公司推出的,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純手工多色立體剪紙工藝。
  此外,公司已與葡萄牙物業投資有限公司簽署了10萬歐元的合作協議。
 

 
 

  老北京兔兒爺&京派內畫鼻煙壺
  借助京交會讓北京的非遺項目“走出去”

  在京交會旅游展區內,最吸引人的便是北京旅游委的“非遺”展區,以及代表老北京文化的老捨茶館展區。老捨茶館的工作人員一身復古打扮,引人注目。“非遺”展區內,眾人對北京兔兒爺、京派內畫鼻煙壺、木雕等愛不釋手。
  北京市旅游委消費處處長申京閣介紹,這次之所以將北京的“非遺”項目帶到京交會參展,除了傳承與保護老北京文化以及“非遺”項目外,更大的意義是為了讓中國的“非遺”產品能夠“走出去”。
  北京老字號的另類參展方式
  不在國家會議中心設立展台,也未出現在北擴區,全聚德、南來順、錦芳小吃等7家老字號以“體驗區”的形式亮相在京交會餐飲區。北京老字號協會負責人介紹,與首屆京交會只做“聆聽者”不同,這一次多家老字號企業抱團參會,以參觀者、參會者、展覽方三重身份深度加入京交會。
  在京交會上,北京老字號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和體驗活動是一次新嘗試。北京老字號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老字號選擇在餐飲區設立體驗展台不僅可以與參觀者進行最密切的互動,還能豐富京交會的餐飲品種。“北京老字號帶著自己的絕活絕技、經典產品和深厚的民族文化,以多種方式積極加入京交會的國際大舞台。”
  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在京交會“2013僑商北京洽談會”專場展示活動中,36個北京老字號非遺項目參加展覽和洽談。前來參會的僑商紛紛被北京老字號的產品、技藝和文化吸引。
 


 

  湖北楚繡
  期待走出深山與世界接軌

  大家對於楚繡的好奇源於楚繡這門手藝現在已經極為稀少,楚繡實物在市面上也難尋蹤跡。據了解,楚繡這門技藝誕生於春秋戰國時期,是荊楚大地的文化瑰寶。展廳裡一塊半平方米見方的成品楚繡,也要繡上3個月之久。在經歷上千年後,楚繡文化已經極少有人知道。作為皇宮裡專門制作楚繡的傳承人,李友珍面露無奈地表示,“現在知道楚繡的人太少了”。
  目前,楚繡已經開始申報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本屆京交會上,湖北省大力推薦楚繡技藝,借助京交會的服務貿易平台,讓這個文化品種走出荊楚深山,與世界接軌。
 


  甘肅慶陽香包
  走出香包的產業化之路

  還沒走進甘肅展廳的門,迎面就撲來一陣清香。這股香味來自被譽為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的“香包”。
  展廳最讓人眼前一亮的是,香包的造型非常豐富,包括用於祈福的各類圖騰和如意等傳統香包造型。據了解,香包的制作最早出現在農戶家中,在勞作之余,一些農婦便集中在一起,發揮自己內心的想象,同時賦予手中的香包一種美好祝願。如今的香包工藝品展現出的造型更加多元,還可根據人們的需求進行定制。
  慶陽香包希望通過京交會的互動服務平台,了解對外貿易的詳情。“為了提升香包正規化生產經營,我們組織農戶進行系統生產,區分於以往的分散制作,通過對造型和材質的嚴格規定,並根據各地區的制作特點安排生產,科學推廣,走出香包的產業化之路。”展廳負責人信心滿懷地說。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