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佛教石窟
日期:2016/12/14 17:32:17   編輯:古建築紀錄河南洛陽龍門石窟北魏蓮花洞的穹窿頂
河北定興的義慈惠石柱
山西太原天龍山石窟第16窟
南北朝時大量開鑿佛教石窟,在石工和石雕藝術上也有較大的發展。在崖壁上開鑿石窟至遲漢代已有,都用為墓室,如西漢之滿城漢墓、銅山小龜山漢墓和四川彭山諸東漢崖墓。佛教開石窟之風傳入中國後,由於有這傳統技術為基礎,得到迅速發展。南北朝石窟最著名的是大同雲岡和洛陽龍門的北魏石窟。雲岡石窟在砂巖中開鑿,施工較易,難度更大的是在石灰巖中開鑿的龍門石窟。雲岡、龍門大型石窟都是橢圓形平面穹窿頂,仿草廬形式。前壁下開窟門,上開明窗。自上部明窗向內開鑿,自下部窟門出石渣,自上而下,逐步鑿成。
以後石窟逐漸建築化和中國化,或在石窟中心雕塔形中柱,象征以塔為中心的寺廟,或鑿作前有空廊後有正室的佛殿形式。至北齊、北周時,天龍山石窟、南響堂山石窟和麥積山石窟都鑿有外觀、內部作佛殿式樣的石窟,宛如嵌在崖壁中的殿宇,表現出很高的石雕技術。石窟內所雕佛像早期直接傳自印度、西域,多是梵僧像貌,圖案和紋飾也多外來樣式。北魏南遷洛陽以後,龍門、鞏縣等石窟的佛像逐漸變為漢僧形象,窟內陳設也改為漢族傳統的床、帳,外來圖案也經過改造,具有中國風貌,表現出外來佛教石窟的中國化過程和中國傳統文化吸收融會外來文化以豐富自己的能力。
推薦閱讀:
訪高椅古村
徽州風水——水口
民間家居風水30則
考古人員發現英國最古老房屋距今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