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發現中國最早窯洞式民居建築群 距今5500年
日期:2016/12/15 15:08:20   編輯:古代建築
考古人員在陝西楊官寨遺址發掘現場考察(2008年9月4日攝)。新華社發
陝西楊官寨遺址出土的“蜥蜴紋”彩陶盆(2008年11月19日攝)。新華社發
記者從陝西文物部門獲悉,地處關中平原腹地的陝西省高陵縣楊官寨遺址發現了迄今為止中國最早的窯洞式民居建築群。有關專家稱,這些窯洞規模宏大,屬於新石器時代半坡四期的文化遺存,距今約五千五百年。
陝西楊官寨遺址考古新發現於一月十三日被中國社會科學院列為二00八年中國六大考古新發現之一。位於陝西省高陵縣姬家鄉楊官寨村,地處泾河左岸的一級階地上,現存面積約八十余萬平方米。自二00四年以來,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對該遺址進行了大規模發掘,揭露面積達一萬六千四百八十五平方米。文化堆積主要屬廟底溝文化遺存和半坡四期文化遺存。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最近組織的大規模發掘探明,在發掘區南端發現了成排分布的半坡四期文化的房址和陶窯。房址共十七座,成排分布在楊官寨村附近泾河邊上一處斷崖邊,基本上是平面呈“呂”字形的前後室結構,前室一般是地面式,後室則為窯洞式,是迄今為止中國最早的窯洞式建築群。在房屋旁邊,考古工作者還發現了陶窯和儲藏陶器的洞穴,裡面存有大量陶器、陶胚殘片和一些制陶工具。
據考古專家分析,這一區域可能是當時的作坊區。過去發現的陶窯通常是公用的,但該區域一般都是一間房址旁邊有一個陶窯,表明當時社會分工已日趨明顯,部分家庭專事陶器制造,各家庭專門儲藏陶器的窯穴說明了財產私有的現象已經存在。這些新發現對認識當時的社會結構和社會分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陝西楊官寨遺址出土的镂空人面覆盆形器(2008年11月19日攝)。新華社發
陝西楊官寨遺址出土的陶瓶(2008年11月19日攝)。新華社發
陝西楊官寨遺址大型環壕聚落發掘的西門址俯拍圖(2008年11月19日攝)。新華社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