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古鎮變美讓我結識親家

古鎮變美讓我結識親家

日期:2016/12/13 20:13:24      編輯:古建築紀錄

  蔡萌萌寫生中。□記者姚永強攝

蔡萌萌寫生中。□記者姚永強攝

  蔡萌萌描繪水巷沙溪的油畫寫生作品。

蔡萌萌描繪水巷沙溪的油畫寫生作品。

    太倉市美術家協會主席、宋文治藝術館館長蔡萌萌,也是參加“家在蘇州·中國(蘇州)畫家畫蘇州”寫生創作活動的畫家之一。這位國家一級美術師結合之前的采風活動說,每一次寫生,他都會發現太倉的城鄉面貌又美了幾分。更讓蔡萌萌開心的是,正因為這種變化,讓他產生了更多的創作動力,也因此結識了家住沙溪古鎮的親家,促成了兒子、兒媳的美滿姻緣。

    蔡萌萌早年畢業於江西師大美術系,1993年來到“婁東畫派”發源地太倉工作。受這方水土的影響,原本學西畫的他開始兼攻國畫。在成功吸收婁東畫派傳統技法並充分發揮原先專長的基礎上,他的作品形成了明朗清麗、秀雅工整、雅俗共賞的風格,也帶動了一批後起之秀,他也因此被譽為婁東新山水畫派的推動者,並受邀參加此次“家在蘇州·中國(蘇州)畫家畫蘇州”寫生創作活動。

    蔡萌萌說,他剛來太倉時,太倉城區范圍很小,幾乎看不到高樓大廈,不少名勝古跡也顯得很破舊。不久,太倉就開始了老城區改造,一幢幢現代建築拔地而起,城區面積不斷擴容,鄉鎮也得到了很大發展。太倉港從無到有,現在年吞吐量已達兩三百萬標箱;浏河建設了鄭和紀念館,當年這個館的陳列設計和施工,就是蔡萌萌負責的。

    相比之下,蔡萌萌的目光更關注自然風光、名勝古跡。讓他欣喜的是,太倉在發展的同時,保護了許多名勝古跡,並讓它們充分發揮作用。像明朝宰相王錫爵的私家園林南園,就按原樣進行了修復,裡面亭台樓閣錯落有致,畫面感很好。

    更讓蔡萌萌醉心的是沙溪古鎮。他清楚地記得,剛來太倉時沙溪古鎮很散亂,景物也不連貫,因此幾乎沒有人來畫畫。這些年,政府投入大量資金,按修舊如舊的原則對沙溪古鎮進行了整修。曾經發黑發臭的河水變清了,久違的魚蝦重新出現了。建築的鋁合金窗外還全部罩了一道木窗……這些變化,讓沙溪的風貌回到了明清時期。

    沙溪的變美,讓大量繪畫愛好者蜂擁而至,連中國美協副主席黃格勝等名家也慕名而來。近在咫尺的蔡萌萌當然來得更多,也因此結識了當地一位喜歡畫畫的企業家。如今,這位企業家的女兒成為了蔡萌萌的兒媳婦,“都是古鎮變美帶來的緣分啊!”

    此次的“家在蘇州·中國(蘇州)畫家畫蘇州”寫生創作活動,將蔡萌萌再次帶進沙溪古鎮。看到越發動人的景色,蔡萌萌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又一次提起了畫筆……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