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京東首關九門口

京東首關九門口

日期:2016/12/14 17:14:46      編輯:古建築紀錄

    九門口,又名一片石關,位於遼寧與河北省的分界處。這裡東北距綏中縣城65公裡,南距山海關僅15公裡,是明長城線上的重要關隘,因所居地勢險要,被譽為“京東首關”。九門口關城,修在兩山對峙的峽谷之中,位於背靠高山,面臨山谷的平緩之地。關城由明長城的牆體、關城及關前九門河上護城洩水城門三部分構成。內城周長1公裡,牆高8.3米,因其關門有九,故稱“九門口”。這一段長城修築於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代宗景泰和神宗萬歷年間又修復過一次。城牆修築得十分高大堅固,可與北京境內的長城相媲美。這段長城的牆體為磚石結構,頂寬5米,底寬6米,牆高亦達6米,外側有垛口,裡邊有女牆。這裡的防御設施也比較完善,敵樓密集,兩敵樓之間相距僅有七八十米。在九門口長城2公裡的范圍內,就有敵樓12座,哨樓4座,戰台1座,烽火台1座,城堡1座。關城台堡布局嚴密,建築異常堅固。可見九門口所處地位之重要。九門口處在東北地區進入中原的交通要道上,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明末,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軍就是在這裡與清軍展開大戰的。由於山海關守將總兵吳三桂降清,與清軍聯合夾擊起義軍,農民起義軍終因寡不敵眾而敗陣,清軍遂入山海關,進入北京城。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