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探幽柘皋古鎮

探幽柘皋古鎮

日期:2016/12/13 21:34:50      編輯:古建築紀錄
    去過柘皋的人都知道,這裡有風格獨特的街道、青石板鋪成的路面、木柱青瓦的樓閣房捨,這裡有南巢太子求學探知的身影、朱元璋策馬揚鞭的英姿……一切的一切都仿佛訴說著古鎮的榮耀和歷史。     柘皋是座具有三千年歷史的江淮名邑,據史料載,西周初年,群舒屢遭西周征伐被迫由山東南遷在此建立宗國,橐皋為宗國。群舒乃皋陶後裔,據此而名橐皋。古鎮曾以“■■”之名刻記楚簡,“橐皋”之名載入《春秋》,漢代設縣為治所。舊時柘皋因商而起,為陸路通衢,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復雜顯要的政史資歷,使其一直是為皖中財物聚散的商業首鎮,南北交通商旅的樞紐,江淮軍事戰略的要地,既為古代區域性文化即楚、吳、越文化與中原文化分野的一尊“界碑”,又是長江文化和黃河文化矛盾與交流、沖撞與融匯的一座“通埠”。     古鎮的老街,在時間的長河裡流淌了千年,如今會是怎樣的一番韻致呢?到達已是午後,陽光柔柔地從雲層裡灑落,給老街披上了燦爛的光彩,令人怦然心動。心動之處在於越過千年往事,能夠以這樣的角度來走進歷史的幽境,感歎世事滄桑,品味古風神韻。走進古鎮的老街,藍天白雲下,一座座特有的迥異與任何建築風格的民居被抹上一縷陽光,動與靜凝固在歷史的記憶裡,一股濃烈而厚重的歷史氣息撲面而來,仿佛置身於歷史與現實縱橫交錯的時空裡,令人浮想感慨,思緒游走在這廣闊的想象空間。金色的陽光安靜而閒散地從斗檐瀉下,灑落在青石板路上。一切存在的事物,因為歲月而變成黑色或深褐色,展現著歷史的況味與氣息。老街越過千年,繼續向前延伸著。這裡,青磚碧瓦的民居、風火牆、厚重的木板門、镂花窗……炫耀著歷史的悠久,在靜谧中渲染著古老的傳奇。如今的古鎮老街,雖已繁華不在,但目光過處,是歷史;雙腳行走處,也是歷史。在這樣的古鎮,一切喧嘩都顯得那麼淺陋。雖然不是什麼文人墨客,但也不願意破壞這寧靜的景致——古鎮的平靜。所以,只是輕輕地走,靜靜地看,細細品味,感受著歷史帶來的律動。     古老與滄桑構就了古鎮老街的基調,一切似乎凝固為永恆,成為風景。它不需要表白和展現什麼,因為這種深遠足以打動來到這裡的每一個人。青石板,小石橋,馬頭牆,古民居,手工藝人,沿街的叫賣聲……曾經發生過多少動人的故事,曾經存在過多少美麗的形態,所有這些,都原汁原味地娓娓道來,不事雕琢。     希望古鎮遠離我們的時間,越遠越好,如同一個不曾被盜墓賊光顧過的古墓。一切都完好如初,封存的時間是一塊古玉,一只銅鼎,沉著、美麗、溫暖。我們撫摸時間的銹蝕和光澤,凝視它的秘密。此時,古鎮,是自我的空間。最好不要游人如織,不要破壞了期待已久、花了大價錢的夢境,敗壞了我們演戲的興致。古鎮表面上是一個時間的概念,它並不為我們存在,也不一定是我們的過去,不需要我們去證明其存在的價值。     古鎮是我們喧囂、奔騰的現代之外的一個角落,它獨立於我們,迥異於我們,它躲開了我們。古鎮提供一種歷史和價值的參照,讓我們重新定位;古鎮提供一種選擇的可能,讓我們再一次猶疑;古鎮提供忘卻一切的道具和氣氛,讓我們忘懷、逃避;古鎮提供一只抹去時間界限的魔枕,讓我們小憩、夢幻;古鎮提供一塊仍然生長著的時間的碎片,讓我們追溯、想象種種偶然和必然。簡而言之,古鎮是我們小憩、思想、幻夢的飛地和靈境,它不張揚,不呼喊,它只在城市之外、自然之間的遠處靜靜地守候。懷著期望而來,下意識中,我們把古鎮當成了我們面向自我的、更感性的夜晚。在城市理性的白晝中,我們追逐、收獲,腳步總是那麼匆匆。而在古鎮,在這為人性松綁的夜晚,是我們棄械、解脫、夢游的時刻。在這裡,我們尋找、眺望、神游、孕育、等待。
    行走在古鎮,仿佛每一步都踩在歷史上。走進這樣的景致中,如同徜徉在唐詩宋詞般的意境裡,那種風韻總讓人很古典地品味著古鎮,身心就在不自覺中被緊緊地纏住,目光就在陽光如瀉裡停駐挽留。     時光堆積在這個小小的古鎮裡,流連忘返,令人仰首而歎。這樣的地方,必須讓它沉澱為記憶,才能夠流瀉出別樣的感動,隨著記憶流轉在那情境裡,悠遠而寧靜。去看望一個古鎮吧,來了你就會發現,你幾乎每一次都是一個遲到者。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