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億元開發“江西第一古街” 火患整改納入整體改造規劃
日期:2016/12/13 18:53:30   編輯:古建築紀錄上饒市鉛山縣河口鎮明清古街,被譽為“江西第一古街”,入選“國字號”名街,跻身中國歷史文化名街。
明清古街擁有1484棟明清木質結構文物古建築。因歷史久遠、缺乏維護,存在古建築之間防火距離不足、建築物等級較低、電路老化、亂搭亂建嚴重等火患,一直是懸在當地政府決策者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4月16日,鉛山縣政府與江西河口文化旅游公司就河口明清古街旅游項目正式簽約,將投資5億元對現有明清古街建築進行改造開發和經營,並將古街的火患整改納入此次綜合治理開發的整體改造規劃中,啟動消防安全改造。
8月8日,新法制報記者前往古街一探究竟。
消防人員與社區工作人員討論古街防火渠的改造
明清古街的前世今生
河口明清古街位於鉛山縣河口古鎮的北部,是河口古鎮最重要的中心街區,也是江西最長、保存最完整的古街。河口古街是中國明清時期以河興商、以商興街的典型代表。街名依次為一堡、二堡、棋盤街、三堡和半邊街。這條長街以南,其他街、弄,或縱或橫,根據地形隨意變通,不拘輪廓的方整和道路網絡的均齊,自然而有序地一一展開。明清古街以及眾多古街建築的遺存,是當年河口繁榮經濟的最好佐證。而該街也被省市文物專家譽為“江西第一古街”。
8月8日,記者來到現場,發現過去人聲鼎沸,嘈雜嚷嚷的古街已成過眼雲煙。來到二堡街,沿著凹凸不平的青石路走訪古街,發現當地政府正在對古街街口進行改造,忙碌的工人正熱火朝天地施工。
走進古街內部,大部分的店面都緊鎖著,只有幾家雜貨店開著門。沿街望去,古街整體為明清古建築構造,但也隨處可見一些亂搭亂建的現代元素,在古香古味的環境裡顯得如此異類。古街的不少居民樓早已破敗不堪,有的房屋還被列為危房。走過古街最有名的百年老店合利金藥店,旁邊的火災廢墟顯得格外刺眼。空蕩蕩的廢墟早已布滿雜草,但旁邊建築烏黑的牆壁卻沒有忘記當年的大火。
在古街的上方,懸掛著“保護古鎮歷史建築,改善居民居住環境”的條幅,一面牆體上打出了“保護中國歷史名街”的口號標語。
防火渠見證古人防火智慧
記者在走訪過程中了解到,古街在鼎盛時期很少發生大的火災。據當地老人介紹,古街之前防護主要依靠預防。在古街的建築構造中,木質建築當中也會樹立白色的磚牆,這些磚牆很大一部分充當了防火牆的作用,對遏制火災的蔓延起到了一定作用。
穿街而過的惠濟河不但讓古街有著小橋流水的風韻,更承擔了古街防火渠的作用,一旦發生火災,居民可通過河道取水。
今年81歲的孫河清老人告訴記者,他是土生土長的古街人,他眼觀了古街近一個世紀的興衰起落。
“因為水路發達,古街在過去是一條很重要的商業街。在抗戰時期,古街人聲鼎沸、人口眾多,卻很少發生火災。因為是商業中心,古街上的居民對防火意識特別高,而每家每戶除儲備消防用水外,還擁有銅質的水槍。每天夜裡還有更夫敲鑼提醒居民防火。新中國成立以後,縣裡組建了消防大隊,居民對消防官兵產生了依賴性,大家防火意識都慢慢松懈了,每家每戶必備的水槍也不見了蹤影。”孫河清說。
古街曾發生兩起大火
“古街防火一直是我們心頭的大事。”鉛山縣公安消防大隊參謀楊朝波說,大部分古街建築為木質結構、建築之間的防火距離非常小,加上古街內的線路老化、私人亂搭亂建的情況嚴重。發生火災很容造成火燒連營的慘劇。
楊朝波告訴記者,古街在2011年和2013年發生過兩起火災,兩次火災都是因居民防火意識淡薄用電不當造成的。其中2011年那場大火的撲救經歷,讓他記憶猶新。那場火災發生在夜間,位於古街最著名的藥店金利合旁邊。當他們接警趕到現場發現火情嚴重,旁邊的兩間古建築已被火魔吞噬。為防止火勢的蔓延,橫峰縣消防大隊也趕來現場增援。消防官兵在現場圍堵火源,建立了防火帶,集中力量滅火,並及時撲滅了周邊的零星火苗和暗火,防止火情再次復發。
獅江社區主任劉東英說,目前古街二堡街范圍,有住戶200戶,共計700余人,主要為老弱病殘弱勢群體組成。一些居民的消防意識淡薄,在使用家用電器方面存在安全隱患。社區工作人員和消防官兵一起,走街串巷、挨家挨戶向居民反復講述正確的防火和使用家電的安全知識,盡最大力量讓居民懂得初期火災撲救和逃生知識。在消防官兵和社區工作人員的長期努力下,居民防火意識得到了穩步提高。
尋訪古街的現代“更夫”
“天干物燥,小心火燭。”夜間更夫打鑼提醒居民注意防火,這樣的情景我們只能通過古裝電視劇才能看到。而鉛山縣組建成立了古街義務消防隊,重塑了當年“更夫”的形象。義務消防員從每晚8時到早晨6時對古鎮建築密集群和人口集中區域進行消防巡查。
義務消防員呂葉發告訴記者,從事義務消防員3年來,他從未間斷過晚上的工作。通過手中喇叭反復提醒廣大居民要注意睡前要熄滅燈火、切斷電源等事項。呂葉發覺得,工作的內容在別人眼中可能會覺得枯燥,但是他認為自己擔負著的責任重大,讓他絲毫不能松懈。不少居民戲稱他為現代“更夫”,他也很樂意接受這個稱號。現在古街居民對防火的意識越來越強,這是他們最想看到的事情。
楊朝波說,通過上門宣傳、組織學習、新聞媒體宣傳和進行消防演練等多種教育形式,讓居民和商戶們懂得如何報警,學會火災自救、逃生以及疏散。
投5億元對古街改造開發
2013年7月19日,鉛山縣以河口明清古街入選中國歷史文化名街和《河口古鎮保護規劃》獲得省政府批准為契機,啟動河口明清古街保護開發項目。
4月16日,鉛山縣政府與江西河口文化旅游公司就河口明清古街旅游項目簽約,計劃投資5億元對古街進行改造開發。
據江西河口文化旅游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項目建設規模達40多萬平方米,改造內容包括:明清古街民居信江沿岸立面改造、整修明清古街、仿古商貿步行街、恢復經典古建築、修繕改造惠濟河,建設停車場及配套服務設施、游客服務中心等。
因歷史久遠,缺乏維護,明清古街存在古建築之間防火間距不足、建築物耐火等級較低、電器線路老化等區域性火災隱患。借簽約的有利時機,鉛山縣消防大隊結合古城鎮、古村落及文物古建築消防安全專項整治行動,提請鉛山縣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古街隱患的防治工作,廣泛征求消防、建設、城管等部門意見。
今年,江西省公安廳副廳長葉國兵、江西省消防總隊總隊長房凌春實地調研、現場辦公,指導鉛山縣明清古街消防安全綜合治理工作。該縣主要領導多次深入明清古街調研,並召集規劃設計部門召開協調會,廣泛征求意見,以專篇形式提前將火災隱患整改問題一並納入古街整體改造規劃。市、縣兩級公安消防部門監督干部深入實地一線調查,實施上門指導,全程跟蹤督導隱患整改工作。
“組團防護”讓古街穿上“防火衣”
鉛山縣公安消防大隊大隊長秦輝告訴記者,古街要完全杜絕火患,需要從火災根源出發並依托各職能部門共同協作,才能徹底遏制火災隱患。
針對當前消防安全薄弱的現狀,縣政府明確了城建、房管、供電、供氣等部門職責分工,采取分片包干、相互協作的方式,對古街消防安全隱患進行全面徹底的排查整治。
由於古街的道路狹窄,大型消防車輛難以進入。按照方案,在街道路改造上,城建局通過適當拆除部分構築物、拓寬道路空間,做到符合現行消防寬度,形成沿河道路,適當增加建築之間的防火距離,使建築“組團防護”利用空余面積制造防火帶;房管局采取以舊補舊的形式對房屋、建築進行改造,在不改變古建築外觀的情況下,給建築塗抹防火塗料,以提高建築材料的耐火性;供電、供氣部門對原有的電氣線路進行全面改造,重新鋪設線路,使用PVC阻燃管或套用金屬管將電線進行阻燃保護,最大限度地減低因電器線路引發的火災。此外,縣政府安排在沿街住戶和商戶顯眼處分別安裝了一個獨立式火災探測報警器。
該大隊還聯合文物行政管理部門在全縣范圍內廣泛宣傳文物保護消防安全常識,對全縣文物保護單位消防安全責任人、管理人進行消防安全培訓,並組織開展滅火疏散演練,切實提升抗御火災的能力。
在采訪中,不少居民表示,他們希望古街能重新塑造當年的輝煌,他們會全力支持古街的改造工程,還古街一個和諧平安的消防環境。
◎文/圖 謝林豐 管小勇 見習記者彭博 記者黃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