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借力災後重建 大邑新場古鎮國慶開街

借力災後重建 大邑新場古鎮國慶開街

日期:2016/12/16 18:13:33      編輯:古代建築
  本報訊(記者胡錦楓實習生龐智)嶄新的三層、四層聯排小樓,白色、黃色的外牆面風格多樣……這是記者昨日在大邑縣福田永久性重建安置點看到的一幕。昨日,大邑縣縣委書記符禮建在受訪時表示,該縣21個農房重建安置點目前主體工程已基本完工,9月底前將基本完成農房重建任務。另外,依托災後重建,實施整體打造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新場,將在今年國慶舉行隆重的開街儀式,成為大邑旅游的又一個新亮點。

  21個安置點已全部完工5個

  據符禮建介紹,該縣災後農村住房重建從去年7月全面展開,需要維修加固的7363戶和原址重建的662戶已於去年底全面完成。69戶統規自建和484戶統規統建,涉及8個鄉鎮共21個安置點,從去年9月份開始全部開工建設。

  “目前,21個安置點主體工程已經基本完工、正在抓緊施工。其中5個安置點的房屋建築工程已經全部完工,正在進行配套設施建設。”符禮建說,目前各安置點都制定了詳細的施工計劃和倒排工期表,開展了住房重建施工大會戰,確保9月底前基本完成農房重建任務。

  霧中山將成第二個銀廠溝

  符禮建表示,大邑在住房重建中充分注重重建的多樣性,在滿足抗震設防要求的基礎上,設計出了適合農民居家要求和傳統習慣的木結構、現代川西民居、現代建築等多種建築形式。

  符禮建還介紹說,另一個重建點——霧山鄉依托道源聖域和霧中山旅游文化開發兩大項目,啟動了兩河口社區,全鄉4000多農民將全部集中住進這個具有歐洲風情的新型社區。待兩大項目開發成功後,霧中山可望成為第二個銀廠溝。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