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青銅蓋豆價值10萬元 樣貌完好銹跡自然
日期:2016/12/14 18:17:50   編輯:仿古青銅器 帶蓋青銅豆,通體被銹色包裹。喇叭形高圈足,器身呈半球形,器身和蓋合起來呈橢圓形,器身和蓋上各有兩只環形小耳,器身和蓋上布滿細密的回字紋,器身中間有一道粗弦紋,將器身一分為二,弦紋下部為一圈桃形樹葉紋,樹葉紋中布滿回字紋,圈足上纏繞著兩條交織的波浪紋。
【藏品描述】
生看到東西後,一籌莫展,根本不知道這是什麼器物,連名字都叫不上來,但那位藏家說自己的這件青銅豆價值15萬,只要找到懂行的藏家出手完全夠償還債務。
安先生沒法辨別這件東西的真偽和價值,便請本欄目專家幫忙鑒定。
【藏品來源】
安先生是多年收藏瓷器的藏家,隔行如隔山,古玩行當是如此,他對銅器等品類僅知皮毛。但他有個老主顧由於手頭資金緊張,欠安先生12萬多的古瓷款,一年多未能償還。近來,該藏家找到安先生希望用自己收藏的青銅豆來抵賬。安先
青銅豆是出現於中國商代晚期一種盛食的器皿,由新石器時代的陶豆演變而來,春秋戰國時期最為流行。西周以前的青銅豆都比較單一,也不多見。春秋時期開始逐漸增多,造型也出現了大的變化,而且豆上開始出現蓋,戰國時期開始比較規范,戰國晚期開始退化。總體來看,青銅豆的演變規律是無蓋者早,有蓋者晚;腹淺者早,深者晚;柄短者早,柄高者晚。
這件青銅豆帶蓋,出土樣貌保持完好,銹跡自然均勻,且致密深入,有金屬光澤,是大開門的青銅器。至於年代,首先可判斷出是春秋以後的器物,盒蓋後整體呈寬圓球形,直口,腹部變深,有一對對稱的環形附耳,豆柄大都較粗且矮,有頭重腳輕之感,紋飾為細密的回字紋,屬於典型的戰國早期的青銅豆。不過,該豆並沒有镂孔、錯金銀等復雜工藝的特點,屬於比較常見的類型。
【鑒定理由】
鑒定結果:戰國早期青銅蓋豆 藏品估價:10萬元 鑒定專家:北京天涯古玩城青銅器專家 溫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