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代早期(公元前1590──前1300)
1974年河南新鄭出土
通高14.5厘米流至尾長19.5厘米
盛酒器,其流窄長,尾尖,有加厚的唇邊,流尾有一對小柱,長束腰,淺鼓腹,平底,下有三稜錐狀足,一側有鋬,半圓形帶镂孔,腹壁較薄,質樸無紋。這是我國現知最早的青銅時代文化——二裡頭期的典型器。
此爵與河南偃師二裡頭第三、四期遺存所出銅爵十分相似,具有明顯早期銅爵特征,是目前二裡頭之外發現的唯一的早期銅爵。在二裡頭遺址第三、四期遺存中先後發現了十多個束腰平底爵,形態大體分兩個亞種:其一為粗矮型、二是細長型,這兩種銅爵都與同時期的陶爵相近似。二裡頭第三四期遺存的文化面貌接近於鄭州二裡崗下層文化。放射性碳素的測定結果也表明,二裡頭三期遺存的絕對年限距今是3210+90(BC1245+90)年,樹輪校正年代范圍為BC1590—BC1300年,正在商早期的紀年范圍內。從目前的考古資料看,中國早期青銅文化出現偏晚是不爭的事實。河南最早的幾處冶銅遺跡絕對年代都在距今4000年前後,還未發現成型的器物。偃師二裡頭和新鄭出土的早商青銅器的重要意義在於:為探索BC1600年至BC2000年之間的青銅文化面貌和中國古代青銅文化的起源找到了一個堅實的立足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