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建築材料 >> 仿古工藝品 >> 仿古青銅器 >> 五朱錢文(紋)龍虎銅鏡(東晉)

五朱錢文(紋)龍虎銅鏡(東晉)

日期:2016/12/14 18:18:31      編輯:仿古青銅器

    龍是中國人的圖騰崇拜,而虎則是自然界動物之王,一虛一實。盡管成語裡還有"生龍活虎"、"龍騰虎躍"等等,而二者合在一起的圖案卻很少能見到,這也許與"龍虎斗"、"青龍白虎相克"("五行"中龍於東方,屬木;虎於西方;屬金,金克木)等有關。遠古時期,黃帝為龍族首領,虎族則是另一勇猛部族。後來,勇敢善戰的武將還常被稱作虎將。到了戰國至漢_代時,就有"四神"的圖案,為主青龍、右白虎、上朱雀(紅鳥)、下玄武(龜蛇合一),呈對立狀。《禮記·曲禮上》:"行前朱雀而後玄武,左青龍而右白虎",也稱四方之神,辟邪之用。出土墓的石門就有左右雕刻龍虎者,仍呈對立狀。東漢至魏晉南北朝時,流行一種青銅龍虎鏡,龍虎多為高浮雕、圓雕,渾圓舒展、高低起伏;一龍一虎,左右對峙,頭尾相對,張口咆哮;其它紋飾層疊繁復,為比較稀少的鏡種。

    幾年前本人藏人一面龍虎鏡,青銅質,徑九厘米、邊厚五毫米。鏡鈕為半球形,徑二厘米。鏡背內區主紋飾為圓雕的左龍右虎,對峙呈咆哮狀,中間有一錢文,銘篆徽"五朱"。但見出土錢文龍虎鏡,均為"五鐵",僅見《中國銅鏡》一書有面"五朱"龍虎鏡圖錄,定為漢鏡。查古錢幣有關五铢錢制方面的文章,竟有"五朱"者:"沈郎五铢,東晉沈充所鑄,銅色發囪,僅重一克,極薄小,猶如榆莢,只稱’朱’,不稱铢,錢紋作’五朱’,少數或作’五金’。"(東晉元帝太興年間,即公元318至321年吳興沈充制五朱錢,俗稱"沈郎五朱")因此,我在斷代問題上十分游移。魏晉南北朝時期銅鏡的類型及分期,由於資料的缺乏而難於得出較成熟的結論,因為這個時期銅鏡的形制、主題紋飾、布局方式主要延續了漢代銅鏡系列,以往研究銅鏡的學者,多將它們歸類於後期漢式鏡中。我想將其斷為漢式晉鏡比較合理。

    錢紋鑄在銅鏡上大約於漢代開始,延續至明清時期,如周世榮編《銅鏡圖案》中便有東漢"錦帶錢文銅鏡"、五代"連錢紋銅鏡"、宋代"大觀通寶錢文銅鏡"、遼代"亞字形連錢紋銅鏡"、明代"五子登科套錢太極八卦圖形銅鏡"等等,不一而足。錢紋是富貴的象征,唐代以前銅鏡非一般平民百姓所擁有,鑄上錢紋表示富貴權勢,而宋代以後銅鏡商品化,走入平常百姓家,這錢紋便俗了。像清朝玉雕上,雙連錢紋與蝙蝠相搭配,寓意"福在眼前",是為此類例子。

    此面龍虎鏡紋飾精美,鏡背內區除主紋飾外,有一圈短條紋相隔。外區為圈光芒狀三角紋相間;再外是一圈波浪紋與邊緣相隔,均為高浮雕,精美之至。小小銅鏡,包含如此之多的古人的信息,實在令人驚歎,笑曰:龍虎相爭,亦為錢財權勢矣!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