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酒器奇珍之影青溫碗注子
日期:2016/12/14 18:09:53   編輯:仿古瓷影青溫碗注子
規格:通高25.8厘米(TotalHeight25.8cm)
年代:北宋(NorthernSongDynasty)
類型
質地類型:瓷器
功用類型:酒具
欄目關鍵詞:宋遼金元酒器
收藏地:安徽省博物館
中文名稱:影青溫碗注子
英文名稱:YingQing(mistyblue)wine-warmingewerandbowl
詳情介紹:一套精美的酒具
此溫碗注子1963年於安徽宿松洛土村北宋墓出土,由溫碗和酒注子配套組成。溫碗為高圈足深腹蓮花形,各蓮瓣間的邊沿連以刻劃的纏枝花卉,圈足外環貼覆瓣蓮花。酒注置於溫碗中,為與溫碗相配合,酒注通體也作六瓣瓜稜形。直口廣肩,口部套以筒形蓋,蓋頂塑一蹲獅。瓶頸下飾貼花覆蓮紋一周,肩部微折,高度約與碗口平齊,流柄對稱,位於肩的上部。注與碗的上下組合和整個花紋圖案設計,協調完美,胎質細膩,釉色明澈溫潤,青素淡雅,是一套精美的生活用器。
涼酒消暑,溫酒暖胃
我國古代不僅有飲涼酒的嗜好,也有喝熱酒的習俗。一般來說,給酒加熱有兩種方法,一是直接將酒瓶放置炭火之上加熱,如河南鞏義市出土的宋代廚娘溫酒圖;二是用溫碗注子給酒加熱。按宋代的飲酒習俗,是將盛滿酒的注子放入溫碗之中,碗內加注熱水,用以溫酒,然後斟入台盞或杯中飲用。由於碗內的熱水可隨時更換,因此使用這套酒器可以達到時刻保溫的目的。
宋代溫碗注的發現
在宋代,使用如此成套溫酒器來溫酒的習俗頗為流行。南方瓷窯多有燒造,除安徽外,在江蘇、江西、浙江等地的宋墓中多有出土,北方如河南禹縣白沙宋墓壁畫、洛寧樂重進石棺畫像中均繪有形制與之相近的成套酒器;內蒙、遼寧等地遼墓中亦有出土,就連傳世的南唐古畫《韓熙載夜宴圖》中也有與之相同的溫酒注碗。
蓄妓納客為哪般
《韓熙載夜宴圖》,系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一件南唐顧闳中的繪畫真跡。長卷,絹本設色,縱28.7厘米、橫335.5厘米。韓熙載為南唐虞部員外郎、史館修撰。後欲表明不戀官場之決心,"由是蓄妓妾四十余人,多善音樂,不加防閒,恣其出入外齋,與賓客生徒雜處。"後主李煜聞之,命顧闳中夜至韓宅,目識心記,圖繪其實,此畫卷即由此而來。全卷可分五個部分,一開筵聽樂,二撾鼓助舞,三客散小休,四清賞箫笛,五調笑燕息。第一部分為全卷主題,案幾上珍馐並列,酒盞雜陳,其中兩套溫酒注碗最為顯眼,形狀與考古出土的實物極似。
推薦閱讀:
五彩長亭餞別圖棒槌瓶
唐代銅鏡重圖紋輕銘文
瑤山M7:55玉牌飾
南宋葵花形金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