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建築材料 >> 仿古工藝品 >> 仿古瓷 >> 瓜稜紋青瓷溫盞(北宋)

瓜稜紋青瓷溫盞(北宋)

日期:2016/12/14 18:11:22      編輯:仿古瓷

    瓜稜紋青瓷溫盞是北宋耀州窯器日常用品,制作水平較高。耀州窯工匠發揮切劃技法,手法奔放自由。器表裝飾因器施藝,渾圓器壁與曲度線條交融,紋飾與器形和諧統一,極具耀州窯裝飾特色。器壁厚實感強,真切地傳達了北宋耀州窯青瓷的飽滿、溫潤的神韻。鼓腹豐肩,球形輪廓,腹下束收方窄圈足,外形曲線與瓜稜垂直線相結合,藝術張力十足。立沿直口微內斂、輕盈、秀麗、精巧。整體造型充分借鑒了唐代金銀器的造型效果,簡練流暢的連弧曲線結合釉色的嫩綠、釉光的晶瑩,讓人對蘊藏在質樸的胎土中的無窮美感歎為觀止。

    這件瓜稜溫盞線條自然、流暢,器型飽滿,釉質溫潤,整體布局規整,寥寥數刀,劃紋細膩柔和。腹中修整平復的輪削澀圈,經常被誤解為摞燒粗器工藝支墊用途。該器色澤青翠嫩綠有如竹生新芽,造型精准細致又充滿田園風韻,並非摞燒粗器。器型豐肩鼓腹,與立沿內斂比較,腹徑大於口徑,同類器不能疊摞。輪削澀圈規整平復,圈內留有積釉,並無支粘、墊燒痕跡,就連足跡無釉處都認真修削。腹內隆起15條對應瓜稜凸線,淺露出白嫩化妝土底色。注水後,布局對稱,水紋富於變化,體現出白色痕線切割內連弧曲線的層次感。

    這件用具不能用澀圈摞燒工藝籠統定論。細細品玩,溫盞用於漂滑澀止之功立現。我們知道,在溫盞內用瓶壺溫酒,液滿器沉,在所難免,古人恰用澀圈與壺瓶底足無釉止滑防傾,則該器使用功能的精巧與精細琢玉的完美相輔相成,一氣呵成,展現出溫盞的獨特風韻。該器澀圈止滑功能之妙,摞墊支燒粗器與之大相徑庭。其觀賞與實用相互間達到完美結合,藝術與技術相交融,獨特的美學風韻堪稱精品,給人以美的享受。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