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蘇古城:閒逛富貴風流之地
日期:2016/12/14 17:55:22   編輯:古建園林 當大漠孤煙和金戈鐵馬、淺斟低唱與溫柔水鄉密切相連的時候,我的腳步在蘇州古城的一街一路上悠閒地邁踱著。在人類的發展進程裡,城市是承載歷史和文化的容器,而我腳下走過的這一街一路,卻把蘇州這個古城整整2500多年的歷史和文化托起。
那一街一路,姑蘇人民親切地稱之為山塘街和平江路。
它們同處蘇州古城的水網之中,河道、小橋、小巷、民居、牌坊、古樹、古井等眾多古城遺貌盡在這裡找到,它們是蘇州古城保護最為完好的也是最具蘇州特色的兩條老街。仿佛江南的所有音符聚集在這兒奏響,作為一個城市的基調,供游人聆聽欣賞、供居民生活閒逛、供學者研究參考。無論你身處哪一街的哪一巷,你看橋上的風景、橋上的看你也是風景;小橋流水裝飾了你心靈的窗檐,你也裝飾了水墨風景那芳古樸的容顏。
山塘街:閒逛富貴風流之地
山塘是街,街即為人們貿易和閒逛的地方,始建於唐代白居易任蘇州刺史年間。開鑿山塘河、修建山塘街,大大便利了灌溉和交通,又是去虎丘名勝的必經之地,迅速成為繁華熱鬧的市井。這裡除了四方商賈雲集交易之外,青樓艷女應勢而生,所以古時候的山塘街也是著名的花街柳巷。想象當年游船絡繹不絕,街上店鋪、住家鱗次栉比,來此銷魂破金的人比比皆是,真是朱欄層樓,柳絮笙歌。被譽為晚清最後名妓的“賽金花”就是在此與她的狀元丈夫洪昀巧遇,從而成就一段佳話;曹雪芹在《紅樓夢》第一回中也把阊門、山塘一帶稱為“最是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不少民間傳說和文藝作品多有提及,如《玉蜻蜓》、《三笑》、《白蛇傳》都寫到它。到了近現代,山塘街開發又早,可見它從古到今便是熱鬧繁華之所,是蘇州市井的濃縮之地,是江南經貿的開放之地。
對於這樣的一條街道,從誕生至今,從不曾消失過喧囂和繁鬧。所以在我的眼中,她就是那家喻戶曉的紅塵女子,穿紅戴綠,濃妝艷抹,風情萬種的呈現在世人面前。不論你喜不喜歡,她一如既往地保持著她的風格和神韻走下去。盡管她的街道也是青石板鋪成的,盡管我也踩踏在同樣的青石板上,看著眼前的中外游人如織,我走著走著,莫名地升起一種“熱鬧屬於他們,我卻與此無關”的悲涼感。
推薦閱讀:
江西永修出土一明代官員古墓
洛陽發現一處小型西周祭祀坑
牡丹江邊牆的發現鮮為人知的“身世”
墨西哥血色瑪雅金字塔詭秘壁畫仍是無解之謎
姑蘇人家小橋水巷
平江是路,是一條典型的江南江路,一面臨河而築,一面粉牆黛瓦,河路並行的格局、肌理和長度與古時候一模一樣,沒有經過一點點的增刪。房屋的體量、街道的寬度和河道的比例恰當,顯示出疏朗淡雅的風格,因此平江路是今天蘇州古城最有水城原味的一處古街區。一頭與拙政園,獅子林,耦園等蘇州古典園林相接,另一頭與干將路、觀前街相連。因其清靜古樸的生活氣息與咫尺之外的鼎沸喧嘩迥然兩個世界,所以走完平江路,好似跨越了古今。我想放下背包、穿上古裝,這裡的一切與幾百年前的情景並無異樣。時至今日,我仍然懷疑,在那興旺繁華的蘇州城裡真有那麼一條街嗎?我和孩子真的走過那條街嗎?
來江南之前,我一直想看看姑蘇人家、小橋水巷的真實情景。我幻想我赤腳走在散發著清韻的光滑的石板路上,感受時光的匆匆流淌;在柳樹的蔭條下找一石墩坐下,眼前晃動著幾百上千年前的先人腳印;慨歎繁華如夢,緬懷人文墨騷;這裡沒有摩肩接踵的人群,有的只是歲月留下的厚重和滄桑。如今,這一幕幕緩緩地展現在我的面前,我卻使勁地擰著自己的腮幫。從那小小的毫不起眼的街口,一切開始變得平靜、再平靜。所有的事物不急不緩,石橋、水榭、槳橹,好像永遠只有黑白兩種色調,卻表述著古城的娴靜和質樸。忽兒從路邊冒出一個小巷,總有讓我意想不到的美麗的名字,像傳芳巷,東花橋巷,西花橋巷,大柳枝巷,丁香巷,麗姬巷,都給我別樣的感覺,相信每個名字後面應該有著同樣美麗的故事。
夜幕降臨,我還在這條老街上走著。路上行人寥寥,卻很悠閒,沒有外面大街上的匆忙,也少了幾許期盼。偶爾有電動車從身邊小心翼翼地駛過,在前方不遠處輕輕地轉個彎,便消失在一條幽深的巷道,只剩下夜色中的寧靜,以及那微風中輕拂的柳條。隱隱的燈光下,白粉的牆面上出現片片斑駁,幾絲閃爍瞬間在水面上泛起又消失,似乎在傾訴著這條小街曾經依稀的過往,有一種很深很深的寂寞的感覺。特別是經歷了山塘街的喧囂,突然間讓自己沉浸在這樣的靜谧中,便似恍然如夢的飄渺空蕩著。當心兒落到了地上,這靜谧於是就成了淡淡的溫馨的享受。
路邊開始坐著三三兩兩納涼的居民,搖起折扇、品一杯香茗,不時轉頭與同伴輕輕地聊上兩句。沒有人會破壞這一路的閒適,似乎大家都很有默契的希望保持這兒的寧靜。散步的人,則很隨意的走走、看看,累了,就在街邊坐下來休息。兩個孩子則好奇地靠近那隨意出現的一兩家古典的店鋪,也輕輕地推開那沉默的玻璃門,在一個全新的世界裡尋找一份心動,一份驚喜,直至口袋裡的所有鈔票花光、才出來追逐我的背影。這時候,前方傳來婉轉而清麗的唱腔,一面紅邊黃底的旗幟在風中飄揚,我雖然聽不懂“吳侬軟語”,還是從靈魂的深處感受到幾分幽怨的思想,或許是一則平凡的故事,淡淡的情節,在泛黃的記憶中偶然翻起,依稀的有幾絲向往。夜已深,是誰在淒苦中等待,是誰又把寂寞深藏,又是誰在低聲的吟唱……
旁邊的水道不知在什麼時候就悄然的歸於沉寂。不敢想象這裡的水道已經承載了千年的印記,只是覺得水波依舊是那樣的淡然,依舊是那樣的安詳。兩岸的霓虹給人一種熱鬧非凡的錯覺,其實只是在默默地展示著寂寥。夜色下的平江路,宛如霓虹下的那抹淡淡的虛幻,也仿佛水道中緩緩流淌的清波,在歲月的長河裡,風采依舊。
一街一路石板上的足跡
路還是那條路,河還是那條河,只是路上走的人、水中游的船早已不屬當年。流動的水,帶走了千年,而石板上的足跡被一遍遍的抹去,又一次次的被有心人記起,在評彈的悠揚頓挫中、在昆曲的千回百轉中,成就一番演繹,化為一段美麗,快速的從我的生命的記憶中穿梭而過……
平江路深藏淺露的傳統文化和生活典雅我不可能在一夜之間就讀完她、讀透她。但是,在這裡我看到了詩意中的江南,感到了古人的偏心和摯愛。她的的確確就是一江南人家的小家碧玉,洗盡鉛塵、散盡浮華。無論歷史的潮流怎樣湧動,我都不希望她成為第二條山塘街,因為山塘是街,平江是路——這,就是江南。即使若干年後我追憶起這次遙遠的旅行,首先想到的還是“姑蘇,那一街一路”。
那一日,我就像回到了小時候在外面玩到天黑才跑回家吃飯的感覺,從熱鬧、喧囂、繁華的山塘街玩到平靜、寂寥、孤獨的平江路,恍若隔世,一半石路一半水道,同樣的天黑同樣的安靜,不同的是路的盡頭還是路,而不是家……
推薦閱讀:
江西永修出土一明代官員古墓
洛陽發現一處小型西周祭祀坑
牡丹江邊牆的發現鮮為人知的“身世”
墨西哥血色瑪雅金字塔詭秘壁畫仍是無解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