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園林 >> 熱河避暑山莊

熱河避暑山莊

日期:2016/12/14 13:31:04      編輯:古建園林

    熱河避暑山莊亦稱承德避暑山莊或熱河行宮,始建於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建園的目的有鞏固北疆、懷柔蒙古王公,以及定期舉行“木蘭秋”大型狩獵活動以鍛練軍士等政治、軍事意圖。同時,武烈河一帶泉水甘美,山林茂密,環境靜幽,霧霏露結,是修建園林和游息養性的合宜選地。康熙時該園骨架規模已初步形成,並建成有三十六景。乾隆十六年(1751年)再度擴建,歷時三十九年,使園林景觀得到進一步充實豐富,形成新的乾隆三十六景。每年皇帝在此園居住甚久,成為清廷的第二政治中心。

    河北承德熱河避暑山莊鳥瞰 

河北承德熱河避暑山莊鳥瞰

    避暑山莊位於武烈河西岸,占地面積560公頃,四周環以圍牆,長達10公裡。園內地形變化雜,可劃分為四大景區,即宮廷區、湖沼區、平原區、山巒區,分別表現出不同的景觀特色。宮廷區由正宮、松鶴齋、萬壑松風、東宮等四組建築組成。正宮為清帝理政、晏居的地方。根據封建帝王前朝後寢制度,依中軸對稱布局原則,布置了午門、正宮門、澹泊敬誠殿、四知書屋、萬歲照房、煙波致爽殿、雲山勝地樓、岫雲門等一系列殿寢建築。松鶴齋一組建築為奉養太後的居地。萬壑松風在松鶴齋之北,後瀕下湖,為宮廷區與湖沼區的過渡性建築。東宮是清帝舉行慶典宴會之所,主要建築有清音閣、福壽園、勤政殿、卷阿勝境殿等。為配合“山莊”這一主題思想,宮廷區的殿、堂、室、樓都采用樸素簡潔的北方民居建築形式,不用琉璃瓦及彩畫進行裝飾。湖沼區在宮廷區之北。大小有七個湖泊萦繞,形成了如意洲、青蓮島、金山、月色江聲島等幾個較大的島嶼,島間又以長堤、橋梁串聯,雲水蒼茫,動靜各異,構成以水景為主要題材的景區。康熙、乾隆曾幾次到江南浏覽名山勝水,對其玲珑典雅的寫意山水園林深為贊賞,所以在山莊中仿建數處。如文園獅子林是仿蘇州獅子林,天宇鹹暢是仿鎮江金山寺,青蓮島煙雨樓仿嘉興煙雨樓,滄浪嶼仿蘇州滄浪亭等。湖沼區的景點多因水面景色之感發,意念與環境之交融而組成景色畫面,極富於詩情畫意。湖沼區布局自由靈活,匠師們通過幾條有組織的觀賞路線把分散的景點串聯起來,作有秩序的動態觀賞。平原區位於湖沼區之北。包括有萬樹園、永佑寺諸景,以及西部山腳下的寧靜齋、千尺雪、玉琴軒、文津閣諸建築。其中以萬樹園最具特色,在數百畝草地間,蒼松翠柏,郁郁蔥蔥,獨具北國草莽風光。乾隆時經常召見各兄弟民族政教首領來此野宴,看焰火,放河燈,看馬戲雜技等。山巒區在山莊西北部,占據山莊絕大部分,用地430公頃。其中包括有松雲峽、梨樹峪、松林峪、榛子峪、西峪等數條峪谷。起伏山巒成為湖沼區及平原區最好屏障,阻擋住冬季西北風的侵襲。山巒區園林布置的特點是最大限度地保持山林的自然形態,穿插布置一些山居型小建築,不施彩繪,不加雕镂,清雅古樸,體量低小,並呈散點布置,遠遠望去完全淹沒在林淵樹海之中。其中最引人入勝的是松雲峽,數裡長峽遍植松柏,一路之上松濤鳥語,滿目青翠,層巒疊嶂,雲霧迷蒙,使人們完全進入一個幽靜清絕的境界之中。

 

澹泊敬誠殿,為避暑山莊正殿。

澹泊敬誠殿,為避暑山莊正殿。

煙波致爽殿,是清代皇帝在避暑山莊的寢宮。

煙波致爽殿,是清代皇帝在避暑山莊的寢宮。

避暑山莊水心榭

避暑山莊水心榭

水心榭,是連接宮殿區和湖區的建築。

水心榭,是連接宮殿區和湖區的建築。

避暑山莊湖區景點之一的“天宇鹹暢”

避暑山莊湖區景點之一的“天宇鹹暢”(金山)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