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園林 >> 官浦垟 穿越時空的傳統村落

官浦垟 穿越時空的傳統村落

日期:2016/12/14 17:52:14      編輯:古建園林

    近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文化部、財政部公布了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名單,我市蘭巨鄉官浦垟村榜上有名。它有怎樣的魅力入圍傳統村落?日前,記者走進官浦垟,去感悟那厚重的歷史,去領略那濃郁的古代文化,去感受那淳樸的民風。

    官浦垟村地處鳳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北麓,四邊群山環抱,大賽溪穿村而過。距龍泉市區21公裡,是古時龍泉通往慶元的交通要道。據史料記載,此地設過郵驿,驿站俗稱官鋪,故名官鋪垟。後演變為官浦垟。

    官浦垟村老街路呈東西走向,大賽溪將村分為南北兩面,沿溪村落保留較完整古民居等建築有3幢。青磚灰瓦馬頭牆,連綿成片,塊、卵石路面遍布全村,整個街區的巷、道路、弄、住宅等都較好的保留了清至民國初徽派和浙閩贛建築技藝傳統風貌與歷史格局。

    官浦垟村有4個自然村,分別是官浦垟、粗坑、夏邊、沙田中,尤以粗坑村最具傳統典型。粗坑村60幾戶的房子多以土木結構為主,大多數房子是“兩窗夾一門”的格局,至今房屋的雕梁、花窗保存較為完整,置身其中,讓人有穿越時空之感。居住在粗坑村25年的村民朱海娥,在兩個女兒讀書時,不捨地離開了官浦垟。懷揣著思念之情,她在女兒畢業之後,又回到了粗坑村,她表示她已經離不開這片帶給她寧靜與幸福的村落。

    在村口,建於清乾隆三十九年的大禹王廟,至今香火依舊。據村民項海根所說,每逢“迎神節”,村民就會將廟裡的神像請出來,把村裡大大小小的路轉一圈再送回廟裡。所到之處,鑼鼓震天,爆竹聲聲,場面十分壯觀。大禹王廟不遠處,是當時村民出資建造的黃陂橋,與大禹王廟建於同一時期,帶動著小溪兩岸村民的互動。如今,官浦垟村正以古橋、古廟等歷史建築為景觀主題,緊密結合古楓林、驿站傳說和特色茶產業,著力將村莊打造成龍泉山景區沿線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村東南溪邊有一塊摩崖石刻,立於明朝嘉靖年間。據龍泉縣志記載,官浦垟古時有礦產開采,而且規模還很大,甚至明代官員為禁止“強賊”私自采礦而設了一道禁令,就刻在巨石之上。禁字全文126字,楷書,若干字跡已辯認不清。現今,我市政府已經將它作為省級文保單位保護起來,作為記錄當時官浦垟村歷史的重要遺跡。

    官浦垟村匯集古廟、古橋、舊屋、石刻等元素,文化底蘊深厚,自然風光秀美,成功入選“傳統村落”,是對它最好的褒揚。隨著新農村現代化進程加快,不忘讓傳統村落推陳出新、重放光彩,成為旅游觀光好基點,多為豐富人民大眾的文化生活作貢獻,是當下官浦垟人正在思考的課題。

    “意靜不隨流水轉,心閒還笑白雲飛……”駛出官浦垟村,腦海中響起輕輕的吟唱聲,朦胧中仿佛看見官浦垟的古居民正在溪邊浣衣。轉身回望,夕陽下的官浦垟村處於一片靜態的美景中。

推薦閱讀:

中山古鎮藏身重慶的自然風景

重慶十大最美古鎮

悠久歷史傳承的泰寧大源村

廣西道家村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相關文章
    没有相关古代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