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園林 >> 七姬園

七姬園

日期:2016/12/14 17:07:28      編輯:古建園林

    七姬墓位於蘇州古城內的蔣廟前,明嘉靖年間在墓前立七姬廟,據傳廟址原為元末張士誠之婿潘元紹故宅舊地。解放後廟毀,現在七姬廟弄遺存,七姬墓舊地已改造成了三百多平方米的小游園,取名“七姬園”。

    七姬園,位於蔣廟前,原是元末潘元紹故居,得此名還有一段故事。

    張士誠在蘇州稱王時期,元末有位將軍潘元紹,為張士誠之婿,江蘇江陰人,商販出身,曾落草為寇,後投奔張士誠。因他眉目清秀,人品端莊,又善於處事,不僅受到張士誠的重用,官至右丞相,還將女兒隆安公主嫁給了他。但潘元紹仍不滿足,另納有七位小妾,分別是:程、翟、徐、羅、卞、彭和段氏。傳說七姬皆妍姿俏麗,能詩善紅。1363年,張士誠與朱元璋交戰。朱元璋在討滅陳友諒之後,開始對張士誠進攻,並且於1367年包圍了蘇州城。6月,徐達炮攻蘇州城,張士誠命女婿潘元紹臨戰。眼看自己無力抵抗,大難當頭,破城在即,潘元紹溜回家對七個小妾說:“敵兵攻城,城破奈何?我受國重寄,義不顧家,恐有不測,誡若等宜自引決,毋為人嗤也。”言下之意,怕人家搶他的小妾。七姬果然能識節義,願保持貞節,一起懸梁自盡,做了封建制度的犧牲品,其中最小的才18歲。七姬死後,潘元紹叫人埋葬了七姬,自己卻偷偷出城投降了朱元璋。過了幾個月,潘元紹還無恥地命張羽撰《七姬權厝志》來宣揚其事。並由宋克書寫,盧熊篆蓋,刻碑於七姬墓前,即後人所稱的“七姬墓志”。但是沒過幾天,徐達、常遇春等就攻破了蘇州,俘虜了張士誠,張自缢而死。潘元紹雖然在破城前降了朱元璋,但仍然被殺。《七姬權厝志》碑刻至明嘉靖年方為世人熟知。雖然志文中稱贊她們曉禮知節,自願而盡,但實際是潘元紹逼迫她們自殺的。潘元紹的殘忍和無恥,令人不齒,人們為七姬的屈辱悲情,憤而不平。但這塊碑刻卻是難得的佳品,“皆極天下之選”。蘇州的文征明跋曰:“偽周(張士誠)據吳日,開賢館以致天下豪傑,故海內文章技能之士悉卒於吳。其陪臣潘元紹以國戚元勳,位重宰相,雖酗酒嗜殺,而特能禮下文士,故此石出於倉促之際,而一時文章書字,皆極天下之選。”

    舊時七姬廟門外曾有“七姬一節”匾,為明長洲令趙沂書;嘉靖四年秋,知府胡缵宗題聯曰“三吳昭七烈,一死足千秋”;明代兩朝帝師吳寬,亦題匾曰“氣凜璇嗚”,時稱三絕。清康熙24年,巡撫湯斌又題聯曰“一姬難見,而況有七;死者不愧,轉憐其生。”文人墨客亦紛紛吊唁,明詩人高啟曾作《吊七姬冢》:“疊玉連珠棄草根,仙游應逐馬嵬魂。孤墳掩夜香初冷,幾帳留春被尚溫。佳麗總傷身薄命,艱危未負主多恩。爭妍無復呈歌舞,寂寂蒼苔鎖院門。”明陳基也吟詩《群珠碎傷吳帥潘元紹眾妾作》:“繡紋刺绮春纖長,蘭膏鬌鬓瓊肌香。芳年艷質媚花月,三三兩兩紅鴛鴦。翠靴踏雲雲帖妥,海棠露濕胭脂朵。冶情紛作蝶戀春,新曲從翻玉連瑣。畫堂銀燭天沉沉,揚眉一笑輕千金。明珠買得綠珠心,欲揮魚腸掃妖彗。主君勿疑心似醉,一宵痛擊群珠碎。門前鐵騎嘶寒風,奇勳解使歸元戎”。

    七姬廟在解放後被毀,蔣廟前與前廟巷交接處,有條窄窄的“七姬廟弄”就是遺址,現已翻建成民居。前不久,平江區將七姬墓舊地,改造成了三百多平方米的小游園,取名“七姬園”,以作紀念。

推薦閱讀:

歐美近現代自然式花園建造

塔拉科考古遺址

雲南祿豐發現新屬新種恐龍化石(組圖)

泗洪縣梅花鎮發現漢代石墓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相關文章
    没有相关古代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