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園林 >> 探究東鄉水南村儒學之淵源:桃李門牆贻澤厚

探究東鄉水南村儒學之淵源:桃李門牆贻澤厚

日期:2016/12/14 17:44:27      編輯:古建園林

東鄉水南村

    東鄉縣崗上積鎮水南村因了清代翰林饒向榮一門三儒而名聞遐迩,被譽為世代儒宗之鄉。饒向榮的裔孫饒岱章,是東鄉古往今來的十大名人之一,被近現代學者稱為江西宿儒。饒岱章逝世50年後,其弟子、北京一中學高級教師吳柏森為其師出版印刷了饒岱章詩文集《曠樓消夏稿》,此書被首都經貿大學研究員、哲學博士王瑞昌偶爾讀到後,贊歎不已,稱饒岱章是一位深思明辨之儒哲,其書稿凝聚著一代儒者的精神和人格光輝,詞精而理粹,具有很大的道德、思想、文學和史料價值。水南村不僅人文荟萃,至今還保存有眾多的明清古建築,是一個文化積澱深厚的村莊。9月中下旬,記者三次造訪水南村,探究水南村儒學之淵源。

    向榮小學:百年儒教好傳承

    從撫州出發,沿東臨公路行20余公裡,可見路旁聳立著一座牌樓,牌樓上書“向榮樓”,這便是水南村了,向榮牌樓為仿古建築,氣勢恢弘。進得村來,村裡三道古門關“南山萃秀”、“東璧玉飛”、“北柱永鎮”風采依舊。村南有龜石蛇山引一方風水。村北關附近,又見一所漂亮校園名為“向榮小學”。村民告訴我們,“向榮小學”是私立小學,創辦已16年,有近300名學生,是東鄉縣優秀民營教學單位,其學生多被重點中學錄取。如今,一個村裡能辦私立學校,且教學業績不凡,實屬不易。問及學校負責人饒建新:“為何村裡要豎向榮樓又建向榮小學?”饒建新答:“饒向榮是本村清代名人、教育家,嘉靖皇帝的老師,樹牌樓和沿用他的名字辦學,都是在打造名人效應……”

    有關饒向榮的介紹,村譜中多有記載,饒向榮自幼聰慧,15歲拔貢第一,24歲中舉,32歲受聘在北京景山官學任教,景山官學實際為清代御林軍文武學校,饒向榮在此就任文化教官,嘉靖為太子時,與一班宮中子弟在這所學校就讀過。其時,學生中還有浙江金華人朱秋魁。朱秋魁於乾隆十七年(1752年)壬申恩科武舉殿試一甲第一名進士及第武狀元。朱秋魁對饒向榮的才學十分傾慕,饒向榮母親七十榮壽時,朱秋魁特贈書匾額以示慶賀。嘉靖為帝後,饒向榮授任翰林院翰林。

    如父輩一般,饒向榮其子饒警吾同樣出類拔萃,也成了一名著名的教育家。饒警吾光緒年間拔貢,曾任吏部欽選儒學教谕,後回鄉創辦了下關書院。據考,民國許多名人諸如黃維、邱清泉、吳自強、李元聲皆出自其門下。

    曠樓消夏:幾度挑燈眠不穩

    “炊煙起處有人家,一抹斜陽一樹鴉。此景荒寒如可畫,低頭著我拜梅花。”這是2008年《詩刊》第5期,轉載的東鄉縣饒岱章“冬郊晚眺”詩一首,可能很少有人知道,一生清貧,精研經史的饒岱章已作古六十多年。

    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北京一中學高級教師吳柏森匯集兩位同學,不顧古稀之歲,傾心為其師饒岱章,整理書稿《曠樓消夏稿》詩文集,書成時,國內20余名士為之賦詩題詠,成為一時佳話。饒岱章為饒警吾之子,生於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世居水南村,其道德文章,名播遐迩,為表景慕,鄉縣各地鹹尊稱:“水南泗先生”。饒岱章幼承家學,長懷大志。遭時喪亂,慕靖節高風而韬光裡巷。築溪南精捨,設帳授徒。專心致志,啟迪後進。清貧自甘,歷久不渝。遐迩,造福桑梓。精研經史,工時文、書法。詩宗老杜,兼及玉溪。感時之作,直逼少陵。《亂世》等詩詞,與工部《北征》諸作同出機杼。而其描摹田園風物諸作,則清新恬淡又具辋川風調。詠史名句如:“通天衛律全輸款,犬子劍琮坐失荊”,怒斥當權者,喪權辱國。

    饒岱章書法初學褚河南,後宗二王。書風潇灑中寓剛勁之勢。每與人書寫條屏、扇面、壽聯、匾額,獲得者辄喜曰:“此水南泗先生墨寶也”。

    《曠樓消夏稿》詩文集,全書載古今體詩三百七十九首,古文七十四篇。詩文集面世後,因為內部出版,市面上少有。5年後,首都經貿大學研究員、哲學博士王瑞昌,偶然在北京報國寺的書攤上,淘得饒岱章詩文集《曠樓消夏稿》。王瑞昌如獲至寶,讀之如得投有宿緣的明師之門,如不期而遇相見恨晚的神交之友,心靈為之震動。其讀後掩卷歎曰:作者饒岱章真儒林中挺然特出者也!“五四”以來,國人浮慕西化,禮教蕩然,國學土苴。一些深心之士不忍視之,卓然挺出,做中流之砥柱,以護持文化命脈,如梁漱溟、馬一浮、熊十力,陳寅恪等等。這些人是名滿天下的大師,盡人皆知。然而,尚有一些人,雖然他們聲名不大顯於世,但是堅信大道,居仁由義,孑然獨立,遁世無悶,人格精神皎然粹白,足為世人楷模。有些人的學問文章也卓然可觀,披風一方。饒岱章當是其中之一。

    王瑞昌後潛心研究《曠樓消夏稿》詩文集,王瑞昌還有意要將《曠樓消夏稿》正式出版,收入到其編撰的《儒章》之內。

推薦閱讀:

祁縣昭余古城保護開發建議

十堰3年努力發現37處古長城遺跡

西鹹主打“秦漢唐”渭南主打“古建”

佛都聽鐘聲龍蟠應天籁南京毗盧寺新鐘樓落成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