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園林 >> 炎陵十都鎮:小鎮的大文化

炎陵十都鎮:小鎮的大文化

日期:2016/12/14 17:44:01      編輯:古建園林

全縣最大農家樂——密花生態園

與自然相和諧的密花生態休閒別墅群

    "經濟是城鎮的實力,文化是城鎮的魅力;經濟建設創造城鎮的現實財富,而文化建設決定城鎮最終的歷史地位。"11月16日,筆者走進湖南炎陵縣十都鎮,這個湘贛邊界的特色小鎮,這裡聚集著客家、畲族、紅色、生態及民間等文化於一地,是一塊神奇而又古老的土地。這裡資源豐富,經濟發展,民風純樸,和諧安定,在經濟持續發展的同時,"文化強鎮"的號角更為響亮。目前,該鎮正著手做強文化助推經濟這篇大文章,其作法與經驗可圈可點值得推崇。

    亮點一、生態文化特色凸顯

    十都鎮密花村充分利用當地自然條件、地理環境、客家文化,創建"密花生態休閒山莊"占地近1300畝;農莊內設計規劃了;林中休閒、商務別墅休閒、田園超市(農耕園、自摘果園、野香菇種植示范園、野雞野豬養殖示范園等可做學生教育基地及游覽欣賞)、農家樂客棧,會議接待中心、休閒運動場、河灘燒烤戲水、垂釣、泉水游泳等綜合性文化為特色的生態休閒中心。

    依托十都良好的環境、資源以及文化優勢,借力於全縣旅游升溫東風,密花生態園2010年6月開園,成為了炎陵縣首個集旅游、休閒、避暑、觀光於一體的生態園。目前收入500萬元,已帶動300余名農民增收。

密花生態園內的千年紅豆杉


    亮點二:民俗文化千姿百態

    該鎮在歷屆鎮黨委、政府的重視和支持下,文化站根據當地的民風習俗組織和開展了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活動。如:傳統元宵節的擺燈盛況吸引了上萬名湘贛邊界群眾的參與;全國獨一無二的十都火星龍更是璀璨絢麗;一九九五年三節布龍的表演在雲南第五屆少數民族運動會上榮獲特等獎,歷屆市、縣農運會都有獎牌入囊。一九九五年,鎮文化站被株洲市授予"明星文化站"稱號;一九九六年又被湖南省授予"龍燈藝術之鄉"殊榮。鎮火星龍"表演隊"火龍狂舞"節目被當作歷次省、市、縣公祭炎帝陵的保留節目,中央七台、湖南電視台等多家媒體對十都鎮"民間龍獅隊"表演的三人火星龍和三人布龍節目進行過多次報道。火星龍和三人布龍(統稱炎陵三人龍)已列入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現正在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推薦閱讀:

神秘的釣魚台國賓館

東方建築明珠——福建土樓

釋迦摩尼佛像安奉下巖寺年底可開放

合肥烔炀古鎮:漸行漸遠的百年老街

 

三人龍在雲南第五屆少數民族運動會上表演獲金獎

民間舞龍隊常常開展訓練

省非物質文化三節龍、火星龍在表演


    古風淳樸的十都,素有"龍燈藝術之鄉"的美稱,龍獅、龍燈歷史悠久;民間文藝千姿百態:"三節龍"、"火星龍"以其獨特的表演風格和深厚的藝術底蘊而飲譽全國,"三節龍"獲得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金牌,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民間元宵燈會


    十都元宵燈會與炎帝文化、龍文化、古代文化息息相關,其主要前提就是"天下太平"、"五谷豐燈"和"繁花似錦","龍"文化在十都元宵燈會也是不可缺少的元素,如"三節龍""多節龍""火星龍"象征著上天主宰人的神明,祈求上蒼保佑人們平安身心健康,驅邪消災。十都元宵燈會作為炎帝農耕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以文化與藝術的完美結合,文化與人的互動,聲光電溶為一體的效果,顯現出大器、宏偉、壯觀的景象,元宵燈會代代相傳至今,已有數百年歷史,它必將成為源遠流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特色客家建築--老街風情

姜糖絲

客家傳統小吃


    十都鎮主要以客家人居住為主,在他們的生活至今還保留著具有濃郁的客家文化特色,每逢正月初一、元宵節以及婚喪嫁娶等重大節日,客家人就會邀請遠親近鄰一同制作客家特色小吃。豆餅、姜糖絲、米豆腐等這些小吃以前取名為"打點心",古時,由於交通不便利,很多人難得見一面,下來趕集時,三五成群坐在一起喝茶、吃米豆腐、豆餅等小吃,拉拉家常,交流情感,這種習慣一直流傳至今。

推薦閱讀:

神秘的釣魚台國賓館

東方建築明珠——福建土樓

釋迦摩尼佛像安奉下巖寺年底可開放

合肥烔炀古鎮:漸行漸遠的百年老街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