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民間建築之沙河古鎮
日期:2016/12/14 17:44:10   編輯:古建園林 有著800多年歷史的嶺南文化古鎮沙灣,因位於古海灣半月形的沙灘之畔而得名。沙灣地處珠三角幾何中心,北與廣州番禺中心城區一河之隔,東望東莞深圳,南鄰中山珠海,西連順德南海,交通四通八達。據史書記載,這裡原只是打魚人聚集的小漁村,至宋代,沙灣西北已成陸地,東南尚屬淺海,經歷代移民不斷圍海造田,田地面積不斷擴展。南宋紹定六年(公元1233年),何氏先祖德明從內地來此,在沙灣購買了大量山地和海田,定居此地,繁衍子孫,富甲一方。沙灣也逐漸變成魚米之鄉。因此番禺也有諺雲:“沙灣何,有仔唔憂無老婆”。宋末元初,大量移民逃難到嶺南,不少移至沙灣,明清時各姓氏舉人進士輩出,不少姓氏亦發展成為大族。
改革開放以來,沙灣借助優越的自然條件和便捷的水陸交通優勢,鎮村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持續、穩步、健康發展,地區綜合實力不斷增強,經濟社會發展躍居廣東省鎮級前列。幾年來,沙灣先後獲得全國文明鎮、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中國民間藝術之鄉、國家衛生鎮、廣東省中心鎮、廣東省教育強鎮、廣東省農村綜合實力經濟強鎮等榮譽稱號。
嶺南民間建築文化博物館。
雖歷經800多年,沙灣古鎮“三街六市”的粵中地區典型商業市鎮格局仍保存完整。沙灣現有約7萬㎡的古建築群,如古祠留耕堂,古塔水綠山青文閣,古街安寧西街、車陂街,古巷升平人瑞巷,古井清水井以及鳌山古廟群等,其間蘊藏著豐富的磚雕、灰塑、木雕、壁畫藝術珍品,充分展示了宋朝至今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城鎮變遷史,堪稱嶺南民間建築文化的博物館。
沙灣古鎮村落選址背靠青蘿嶂,面朝沙灣水道,中部有文塔崗,是典型的南方村鎮傳統風水格局。看沙灣的古鎮區,一定要到留耕堂。據番禺博物館文物辦考查,留耕堂是番禺現存年代最久遠、布局最嚴謹、規模最宏大、造工最精巧、保存最完好的粵中宗祠的經典之作,建築面積3334.45平方米,集元、明、清不同時期的建築特色於一體,堪稱綜合性藝術宮殿。
推薦閱讀:
無錫南禅寺下裝彩燈兩男死傷
濟南老房“重生”泉城老街巷增色
南京市級機關大院三十年沒有發生一起火災
劉青霞故居紀念館正式開館免費迎接八方來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