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園林 >> 感悟中國江南古典園林的詩畫意境

感悟中國江南古典園林的詩畫意境

日期:2016/12/14 17:38:53      編輯:古建園林

    中國古典園林滋生於東方文化的肥沃土壤中,並深受繪畫、詩詞和文學等其他藝術的影響,許多園林的建造借助文人和畫家,由於這些人的參與,在建造園林時,他們將自己獨特的理念融入到園林景觀的建造中,中國古典園林從一開始便帶有詩情畫意般的濃厚感情色彩。中國古代繪畫理論特別是山水畫所遵循的最基本原則“外師造化,內發心源”被造園者巧妙地運用到造園藝術中,再加上造園者自身感情的傾注,並受當代社會哲學思想和倫理道德觀念的影響,崇尚自然,追求虛靜,逃避現實和向往原始自然狀態的生活,努力營造一種“清淨無為”“息心去欲”的境界。中國古典園林匯集了諸多的元素,為塑造一種文人所特有的恬靜淡雅的趣味,浪漫飄逸的風度與質樸無華的氣質和情趣。在方寸之中達到避凡塵,脫世俗,遨游名川大山,寄情於山水,達到本於自然,高於自然的理想境界,使游人富情於景,園與人情景交融,觸景生情,創造出極高的藝術境界。

    盡管園林中的山水草木,花鳥魚禽大同小異,游觀者卻因各自的身份、處境和心情有別,“會心”寄情的內容也有所不同,但萬變不離其宗,那即是“會心處不必在遠”。從一草一木,一鳥一魚的自然生態中悟出了天人合一、觀物達理的永恆韻律,正是優美的田園風光和生動的自然景色使詩人的心靈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淨化,而園林的構思和形成已遠遠超出了文人以園林自樂的狹小范圍,而形成了人類躲避塵世、享受平等的大同世界,盡管它是詩人的一種幻想,但意義和影響卻十分巨大。

    中國古典園林追求得玄即真的最高境界,造園者借助園林中的景物來襯托人心中的喜怒哀樂,以中國詩詞和繪畫來衡量造園藝術的成就,並追求造園意境的深遠。

    對境界的追求,中國古典園林由來已久。中國古典園林可以說是與山水畫、田園詩相生相長,同步發展的。注重神品和韻味,並在造園中追求山水詩那種蘊含神往的境界從而達到“池塘生青草,風柳變鳴禽”或“千巖競秀,萬壑爭流,草木蒙籠,若雲氣霞蔚”這詩一般的境界。

    中國古典園林在追求詩情畫意一般藝術境界的同時,將中國畫的寫意手法巧妙地融入造園中,並借助松柏、古梅、美竹……創造出令人神往的太虛幻境。

    歷來游人在觀賞江南古典園林中受到啟發和聯想,他們在游歷中品味“晚年秋將至,長月遠風來”的詩意或借助宋代大文豪東坡居士“與誰同坐?清風,明月,我”的詩句以抒發出一種高雅的情操和深遠的意境。

    江南古典園林刻意追求虛幻空靈,力求完美地創造出風拂香四溢,雲化雨落地,紅裳綠蓋,花氣襲人知驟暖的回味空間。

    中國江南古典園林注重“景無情不發,情無景不生”。在借助自然山水的形式美的同時,升華到了詩情畫意的意境美。當置身於江南古典園林中,你不僅要靠五官去品味古典園林的娟秀和婉約,更要用心領悟或想象園林中所特有的詩畫意境美,感受春夏秋冬、雨雪霧晴中不同的景觀美,讓自己憑感覺可以感悟物質空間升華到成為對人的情感起作用的意境空間。

    江南古典園林不單是一種視覺藝術,而且還涉及到聽覺、嗅覺等感官變化,此外春夏秋冬的時令變化,雨雪陰晴等氣候變化都會改變園林空間的意境,並深深地影響到人的感受。另一方面由於中國千年的封建禁锢和宗教法統的深遠影響,江南古典園林的造園大多含蓄、隱晦,創造中追求引而不發、顯而不露那種耐人尋味的意趣,並刻意營造“深山藏古寺”和“橋頭竹林鎖酒家”的深遠意境。

    江南古典園林在很大程度上追求獨立的自我。體現出文人隱逸和出仕困擾他們一生的這一對現實矛盾。一方面河山有臨眺之美,纓組有羁绁之苦;另一方面江湖有逃世之譏,廟堂有功名之榮。這種魚與熊掌之間的抉擇讓大多文人雅士躊躇。因此他們從觀萬物生一道感受人生在自然中所應具有的那種和諧的韻味,並借助自然和園林的山光水色、鳥語花香聊以失落的慰藉。

    江南古典園林的造園中通常動景與靜景相襯托,往往在落霞孤鹜齊飛的動景中有勾勒出一副寧靜致遠的畫面。同樣秋水長天一色的淡然中卻又是充滿天地間生機的湧動。如果造園者沒有依然明淨的心靈,又如何造就這天然和諧的景觀呢?江南園林總給人以靜默的感覺,本來靜默就是一種特殊的永恆(因此造就了江南古典園林的經典)。我們在欣賞江南古典園林時要在靜中求動,寂中求歡,以渾厚的傳統文化底蘊去感悟古典園林的絕妙,意境的博遠浩渺……並在經緯交錯相攜,明暗冷暖相加,色彩明麗流動變幻中去品味古人造園的真味。

    江南古典園林著重於造園的“虛和“實”,主張在“虛和“實”的結合中鑄造出一種高妙的音樂上的美感和中國山水畫的娟秀,力求達到天地運動變幻的自然之靈,並在造園中借助建築小品散逸出許多細碎的浪花和風情。給這種人造仿自然的詩篇上鍍上美麗的金邊,讓後人在品賞中回味無窮。

    園林主張個性,是造園者對天地宇宙的感應,對生命的體驗,只有那種獨特的感應和體驗才創造了造園藝術的個性和生命。

    造園藝術注重模仿自然,並借助人造的山水和景觀創造出萬物和諧、人與自然合一的絕佳意境。再配上雲和影的交替,山與水的參錯,以及由人造的建築園藝,力求在方寸之間產生萬千新奇的變化。

    江南古典園林輕巧,纖細,玲珑剔透。總體感覺淡雅,色彩處理較樸素。多選用灰、栗皮、墨綠等偏冷的色調,這不僅極易與自然中的山、水、樹木花草等調和,而且還能給人以幽遠寧靜虛幻空靈的感覺。

    江南園林中仿自然而設的“聲”景,一般由泉流、松風、鳥啭,蟲鳴組成。他們或借助水的流動,或依賴木的繁盛,或依靠草的叢集,觸機而發,自然天成,妙趣橫生。如果不是惠心穎悟、澄懷脫俗的人是很難意會那種不可言傳的情趣的。

    在不同的季節欣賞江南古典園林,你都會有不同的感想和收獲,無論季節怎麼變換,你都會尋到你想要的東西。

    春天的桃溪,夏日的蓮荷,秋天的桂菊,寒冬的臘梅,隨著景色花木的盛開或凋謝都會讓游人尋覓到不同的樂趣,都會在江南園林中化為詩的意境而深深地感染著。

    春風和煦,桃花杏花爛漫,綠楊深處莺兒啼;天陽草色連雲暖,夜靜花陰帶月斜,與情人漫步在如此佳境的江南園林中,心都醉了。

    夏日漸長,撫蒼松,坐翠篁,南風不用蒲葵扇,放開短發迎朝霞,洗滌塵襟納晚涼,與三兩好友乘月色倚坐在荷花出池邊,一晚的清香無眠。

    秋月清朗,白平洲,紅蓼汀,芳菲黃菊開三徑,風前倚石吹長笛,月下焚香撫玉琴,在如此淡雅的景致中,可以忘卻人世間的煩惱。

    冬景殘余,開窗積雪千峰白,繞屋梅花幾樹疏,興致來時與知己紅泥火爐溫黃酒,笑談人生數風流。

    無論是孤山月下看梅花,還是虎跑泉試新茶;無論是山雨樓觀柳,還是蘇堤看桃花;無論是西泠橋玩落月,還是天香閣上看雨……或是湖凍初晴遠泛,雪霁策蹇尋梅,都不是一種風雅,這一切可以因為山水,自然使人性發現,使名利心減淡,使人格淨化。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