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聽楓園
日期:2016/12/14 17:13:04   編輯:古建園林 聽楓園,位於蘇州金太史巷旁的慶元坊12號,1982年被列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清同治光緒年間,曾署蘇州知府的湖州人吳雲築宅園於此,因園內有古楓婆娑,名“聽楓園”。
聽楓園位於蘇州金太史巷旁的慶元坊,原址為宋詞人吳應之紅梅閣故址,為清代蘇州知府吳雲的私家花園,1982年被列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聽楓園位於住宅東北部,占地1200平方米。主廳“聽楓仙館”(現改名“聽楓山館”)居園之中心,南北各有庭院一區。南院花木茂盛,山石多姿,主要建築有味道居、紅葉亭(現名待霜亭)、適然亭等。北院有清池一弘,半亭林池花木映照。館東昔為吳雲書房“平齋”。其前疊山,循蹬道而上有“墨香閣”,閣下層隱伏山中,上層突兀山巅。齋、閣自成院落,為全園精華所在。
聽楓園(圖1)聽楓園面積7畝,內花園1.7畝。該園在舊小市橋(民國17年左右廢)東,傳為宋天聖(1023~1031)吳感紅梅閣舊址。同治三年,曾署蘇州知府的湖州吳雲(字平齋)築宅於此。宅門在金太史巷4號。現市第二中學校辦廠及園南沿金太史巷民宅,原為吳宅的門廳、轎廳、大廳及樓房,今園僅為宅東北隅的書齋庭院區。園內有古楓,故名聽楓園。因園中亭館雅潔,池石清幽,被譽為吳中著名的書齋庭園。園建於清光緒年間,此處原為宋代詞人吳應之紅樓閣故址。吳雲號平齋,笃學考古,精通書法,好收藏,又為金石書畫鑒賞家。
1949年解放後,曾相繼為教師進修學校、第二中學、評彈研究室、評彈團使用。1966年以後,假山被拆,建築失修,花木凋零。1979年,安置下放回城的評彈演員10余戶暫住於此。
歷史
清同治光緒年間,曾署蘇州知府的湖州人吳雲築宅園於此,因園內有古楓婆娑,名“聽楓園”。吳自稱:“宅居不廣,小有花木之勝。”與自居曲園之“微”相評量。吳雲善書法,好收藏鑒賞金石,園中左圖右史,鐘鼎羅列。書畫家吳昌碩早年與園主交誼甚厚,曾應聘住在園中教授童子,得以觀摩所藏書畫金石,藝事大進。光緒九年(1883年)吳雲卒後,園漸衰微。宣統二年(1910年),詞人朱祖謀(字古微)曾寓居此園。1928年,園歸陳氏,曾獲修治,其後屢更園主。聽楓園(圖3)
1949年解放後,曾相繼為教師進修學校、第二中學、蘇州評彈研究室、評彈團使用。花園內建築被分隔為職工宿捨。1966年以後,假山被拆,建築失修,花木凋零。“文化大革命”期間,假山被拆走,其上墨香閣被毀,堂構破舊失修,庭院內搭建鐵架天線一座。1979年,安置下放回城的評彈演員10余戶暫住於此,庭院中搭棚治飲。1983年,園中單位與住戶遷出,5月文化局修建站動工整修,耗資14.8萬元,完成建築面積660平方米。其中1/3系重建或落地翻修,於1984年底竣工。1985年春節,蘇州市國畫院遷入。聽楓園位於住宅東北部,占地1200平方米。1982年被列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