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上甘棠 固守自有的安靜
日期:2016/12/14 17:52:32   編輯:古建園林上甘棠村臨謝沐河而建,由於地勢太低,水患成了該村最大的憂患
上甘棠村被以“千年古村”的名義宣傳了近十年。但在這個擁有兩百多棟明清建築,四百五十多戶、一千八百多人居住的古村落裡,幾乎看不到什麼商業氣息,駝背街上惟一的一家雜貨店裡賣的香煙價格最高的就是五元一包的白沙。
河邊洗衣裳的婦女,任憑游客怎麼拍照、吆喝,眼睛始終不抬一下,只顧一槌一槌地槌打著衣服。
位於湘西南江永縣的上甘棠村,其歷史至少可追溯到漢朝時期。公元前111年,這個村是漢武帝新立的蒼梧郡謝沐縣縣治所在。公元589年,謝沐縣廢除。後來,周氏族人遷徙至此,在廢棄的縣衙下沿河築屋,逐漸演變成為一個小山村。
近日記者走進了這個安靜的小山村。只見謝沐縣衙門舊址就剩下一些青石牆基,靜靜地躺在冬日的陽光裡。站在這片由青石和菜地組成的廢墟上,上甘棠村的全貌一覽無余。
不過,穿村而過的那條青石板路還在,據說這條路曾經是漢朝通往古蒼梧的驿道。村前的謝沐河終年流淌著,至今仍是上甘棠村民主要的生活和耕種用水水源。
小橋、流水、人家……千年小村仿佛是以一種特有的耐力,跟那些慕名前來的外地游客打交道。
村捨沿謝沐河左岸呈一字排開。南槽門前,稀稀落落的牛糞擋在進村的路上,兩只狗在村道上盡情地嬉戲著。河邊洗衣裳的婦女,任憑游客怎麼拍照、吆喝,眼睛始終不抬一下,只顧一槌一槌地槌打著衣服。
進到村裡,除了滿目明清時期的建築,就是悠閒的村民。年老的聚在一起玩一種叫“跑夫子”的紙牌,婦女們則一邊曬著太陽一邊納著鞋底,那些年幼的小孩站在門前看著興奮的游客出神,當有人用鏡頭對准他們時,瞬間便跑得無影無蹤。
江永縣文物局局長謝明堯說,上甘棠村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很深,家族和信仰根深蒂固。“這樣的古村落本身具有很強的生命力,建築不再是一具軀殼,而是實實在在的生活。”
他們世世代代住在這兒,其經濟來源主要依賴於外出打工和農事生產。村民眼裡,在古建築裡居住、生活的意義遠遠要大於旅游開發。“村民們可以安心住下來,但要這些老房子煥發出活力並通過旅游創造效益卻不那麼容易。”謝明堯身兼旅游推介的任務,但面對村民們一直延續的生活方式,話語中透著些無奈。
相傳步瀛橋上每掉一塊石頭就要出一個官。村裡人都希望橋上的石頭能早日掉一塊到河裡去。上甘棠村與外界的連接,是一座爬滿籐蔓、有些殘破的石拱橋。這座石拱橋叫步瀛橋,始建於宋代靖康元年(1126年),是湖南境內最古老的石拱橋。
初冬的陽光下,橋拱倒映在清澈的河水裡,幾只鴨子在橋下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然而,人走在上面,卻真擔心一腳踩空跟著石頭掉進河水裡。
記者跟村民聊旅游開發這些賺錢的事情時他們有一句沒一句地只是應付,但一講起讀書和追求功名就來精神。
上甘棠村原村支書周立發老人告訴記者,“步瀛”一詞源於唐代殿試考中進士登瀛洲之意,“瀛洲”傳說是東海神仙居住的地方。取名“步瀛橋”寄寓甘棠周氏子孫步過石拱橋,成就功業,成為國家棟梁之材的願望。
據傳,在步瀛橋快要修好時,上甘棠村村民正要啟動一個慶祝儀式,突然有一個老人騎著驢子走上石拱橋,眾人還沒有來得及阻止,驢子就把橋面踩塌了一個洞,並說此乃官橋,隨即消失。村民在驚詫的同時認定是八仙之一的張果老前來點化眾人、降福村落,故而破損了的洞也不再修補,生怕壞了兆頭。
“這座橋上每掉下一塊石頭,上甘棠就要出一個官。”周立發老人一臉的自豪,眼神裡還有幾分神秘:“從我們的老祖宗周如錫開始,上甘棠共出了大大小小的文武官員101人。其中京官18名,進士11名,最後一名是曾在黃埔軍校任教並跟隨張治中將軍參加過重慶談判的愛國將領周翰宗。”
可是,步瀛橋上已有很多年沒掉一塊石頭了,周立發老人掩飾著一臉遺憾,但又滿懷希望地說:“村裡人都希望橋上的石頭能早日掉一塊到河裡去呢!”
記者注意到,在步瀛橋左邊那個石拱的邊緣眼看著有一塊石頭就要掉了,難道上甘棠村又要出一個大官了嗎?不過,這些年來,不少人在這塊欲掉下的石頭上方使勁跺腳,以致跺出了一個深深的腳印,但這塊神奇石頭就是不掉下來。
青年男女相遇表達愛意的“擠女巷”,而今“擠”過的是慕名而來的游客,不見當地年輕人的身影。
這村裡臨街的房子大多石頭結構,靠外的一面是黑褐色的木板牆,大門前有鼓形門墩的是祖上曾有人當過官,尋常百姓家只有方形門墩。而且,大門的上方也會兩個木頭做的“門當”,圓形的表示家境殷實,方形的自然就是一般人家了。
處在中心地帶的駝背街,大多有高約一米的石頭台子。以前,有人打馬經過,商品放在這些石頭台子上,人不用下馬就能拿到。前幾年,政府出資修了十幾個石頭台子,但這裡只開了一家商鋪,除了賣一些價格低廉的煙酒和油鹽外,還賣狗骨護身符。店主自然姓周,說是老祖宗的規矩,有人建了新房、買了新車,或是走夜路最好買一個狗骨護身符。
推薦閱讀:
天下第一詩村 杏花村
嶺南古村落——梅縣橋溪村
嶺南古村落——范和村
秋風古韻風穴寺
推薦閱讀:
天下第一詩村 杏花村
嶺南古村落——梅縣橋溪村
嶺南古村落——范和村
秋風古韻風穴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