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名稱 >> 山西應縣佛宮寺釋迦塔

山西應縣佛宮寺釋迦塔

日期:2016/12/15 15:26:14      編輯:古代建築名稱

  中國遼代高層木結構佛塔。在山西省應縣城內西北隅佛宮寺內。因塔內供釋迦佛,故名。又因塔身全是木制構件疊架而成,所以俗稱應縣木塔。佛宮寺建於遼代,歷代重修,現存牌坊、鐘鼓樓、大雄寶殿、配殿等均經明清改制,惟遼清寧二年(1056)建造的釋迦塔巍然獨存,後金明昌二至六年(1191~1195)曾予加固性補修,但原狀未變,是世界現存最古老最高大的全木結構高層塔式建築。1933年中國營造學社對木塔進行考察研究,1935年實地測繪,1962年文物出版社又曾予以補測考察,古建研究專家陳明達編著了《應縣木塔》。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立體造型 塔為平面八角形五層六檐樓閣式,總高67.31米。塔身矗立在一個大型磚石基座之上,基座分兩層,下層方形,上層八角形,高4.4米。該塔每層之間平座內設一級暗層,致使塔身實為9層。附階周匝,正南面辟門,塔底層直徑30米。2層以上皆設斗拱挑出平座鉤欄。每層柱間裝隔子門。各層柱頭上施斗拱懸挑塔檐,檐上覆蓋布筒板瓦,頂層為八角攢尖屋面。鐵制塔剎雄偉壯觀,瑰麗精巧。

  結構 塔身構造是逐層立柱,縱橫施以梁枋,其間有斗拱墊托,夾層撐設斜材,自下至上逐層疊架而成。每層隨塔身內外設柱子兩周,遂致各層構成塔室、圍廊和平座。每面分隔3間,有門額、立頰結成框架穩固柱身,圍廊繞塔室形成八面排列的桁架。

  塔身斗拱依其部位、結構和形狀分類,達54種之多,可謂集中國古代建築斗拱之大成。

  塔剎系鐵鑄部件組合而成。剎下磚砌蓮台式基座。剎高9.91米,有仰蓮、覆缽、相輪、露盤、仰月及寶珠等。8條鐵鏈系於戗脊下端,久經風雨,完好無損。

  塑像與壁畫 塔內各層均有塑像,底層釋迦如來坐像高11米,內槽四周繪有壁畫,南北門楣橫披板上遼畫供養人像技法尤精。底層內槽上部置平綦藻井,布列纖巧,是遼代小木作中佳品。2層佛壇方形,上塑一佛二菩薩;3層佛壇八邊形,壇周束腰镂刻精細,壇上塑四方佛;4層塑一佛二弟子二菩薩;5層塑一佛八大菩薩。各像比例適度,面相俊逸,從造型風格分析,當是金明昌年間“增修益完”時塑造。

  1952年成立了應縣木塔文物保管所,修築圍牆,排除污水雜草,1974年以來對塔基和塔身殘壞腐朽和局部結構進行了加固維修,如修補殘缺的台基欄桿、斗拱和樓板,葺補了“文化大革命”中致殘的塑像等。1986年加固了底層南向門道兩側壁畫。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