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遺址
日期:2016/12/15 15:34:38   編輯:古代建築名稱 位於中國四川省廣漢市南興鎮北的三星堆遺址,屬於古蜀國文明。遺址分布范圍達12平方公裡,距今4800年至2800年,延續時間近2000年,即新石器時代晚期延續至商末周初,從而使四川歷史向前推進1000余年。遺址出土文物填補了中國考古學、美學、歷史學等諸領域的重要空白,使得世界對中國古代文明需要重新評價。同時證實在商周時期,三星堆的古蜀國已具有較為強大的綜合實力和相對穩定獨立的政治地位。1988年,被中國國務院宣布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據有關資料記載,1929年春,當地鄉紳燕道誠長子燕青寶,在家宅旁挖水溝時發現一窖精美的玉石器,總量有400余件,因其濃厚的古蜀地域特色引起世人廣泛關注。如今仍在博物館和相關研究機構內保存的,不足當時的四分之一。而且大都是石器,精美的玉器早已不知所終。1933年,前華西大學美籍教授葛維漢及其助手林名均首次對三星堆進行發掘,其發掘成果得到當時旅居日本的郭沫若先生的高度評價。
1980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省博物館、四川大學歷史系聯合對三星堆遺址進行大規模考古發掘,揭露出大片房屋遺址並進行了航拍,再度引起考古界人士的關注。但真正使三星堆遺址名揚四海,則緣於1986年當地磚廠取土時的偶爾發現。兩個商代大型祭祀坑出土上千件國寶重器,一時震驚了世界,被譽為“世界第九大奇跡”,成為中國“七五”期間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三星堆遺址的價值是無人可以質疑的。三星堆文化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其出土的文物與中原文化有顯著區別,這表明三星堆文化不僅是古蜀文化的典型代表,亦是長江上游的一個古代文明中心,從而再次雄辯地證明了中華文明的起源是多元一體的。而前人治古蜀歷,大都只能上溯至春秋戰國時期,就連年代較為久遠的唐代大詩人李白,也只能發出“蠶叢及魚凫,開國何茫然”的喟歎。而這自古以來真偽莫辨的古蜀史傳說,卻因三星堆而成為信史。另外,三星堆除了沒有發現可識讀的文字,已建立了城市、生產出了高度發達的青銅器,並有了大型的宗教祭祀場所,這些都是早期國家產生的標志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