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大古橋—廣東潮州廣濟橋
日期:2016/12/15 15:22:08   編輯:古代建築名稱中國是橋的故鄉,自古就有“橋的國度”之稱,發展於隋,興盛於宋。遍布在神州大地的橋、編織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連接著祖國的四面八方。我國古代橋梁的建築藝術,有不少是世界橋梁史上的創舉,充分顯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非凡智慧。中國是橋的故鄉,自古就有“橋的國度”之稱,發展於隋,興盛於宋。遍布在神州大地的橋、編織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連接著祖國的四面八方。我國古代橋梁的建築藝術,有不少是世界橋梁史上的創舉,充分顯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非凡智慧。
廣濟橋又稱湘子橋,位於廣東省潮安縣潮州鎮東,橫跨韓江。始建於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潮州知軍州事曾汪主持建西橋墩,於寶慶二年(1226)完成。紹興元年(1194),知軍州事沈崇禹主持東橋墩,到開禧二年(1206)完成。全橋歷時57年建成,全長515米,分東西兩段18墩,中間一段寬約百米,因水流湍急,未能架橋,只用小船擺渡,當時稱濟州橋。明宣德十年(1435年)重修,並增建五墩,稱廣濟橋。正德年間,又增建一墩,總共24墩。橋墩用花崗石塊砌成,中段用18艘梭船聯成浮橋,能開能合,當大船、木排通過時,可以將浮橋中的浮船解開,讓船只、木排通過。然後再將浮船歸回原處。是中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座開關活動式大石橋。廣濟橋上有望樓,為我國橋梁史上所僅見。廣濟橋與趙州橋、洛陽橋、蘆溝橋並稱中國古代四大名橋,屬於全國重點保護文物,是中國橋梁建築中的一份寶貴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