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名稱 >> 沉睡在喧囂之外的地方

沉睡在喧囂之外的地方

日期:2016/12/13 18:44:34      編輯:古代建築名稱



偏巖是重慶通往華蓥古道上的一座工商古鎮。清澈、恬靜的黑水河依偎著小鎮,從容而慵懶的淌著。古鎮偏巖建制於明末清初,距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偏巖的石板路通向佛教勝地華蓥山寶頂,通向合川、鄰水、江北縣。當年這裡商旅不斷,香客雲集。

偏巖的歷史遺存有青石橋、黃桷樹、九台棧、禹王廟與戲台、古街.
長長的老街幾乎清一色的都是穿逗式木結構傳統建築。這些樸素古雅的民居與綠樹、清溪天人合一,渾然一體,在滄桑中透出濃郁的文化氣息。
  
   古老的“九合棧”,木樓高達三層,我走遍每個角落,發現那每根梁柱斜而不倒,榫合得絲絲合縫,不見一顆鐵釘。我驚奇地感覺到這看似簡陋褪色的木屋,蘊含著一種氣機充沛的傳統建築美學。
  
   臨黑水灘河一側的茶樓、飯館、商店,都前門開店,後門臨河,石梯通向小溪。溪水倒映著古樹蔭中的粉壁雕窗,以及瓦檐下熠熠的紅花綠草。一群孩子圍著洗衣的阿婆阿姨,忽然攪動水波,閃爍的波光閃回著這天然畫圖。
  
   演繹著偏巖的早晨和黃昏,水是偏巖的脈脈柔情。一串串畫圖,在我眼前驿動著一串串歲月的風鈴。
  
   古鎮的大戲台取名萬年台。這座戲台主要是以當地富豪唐氏家族的名義修建的,至今依然散發出一縷貝葉經般的氣息。
  
   大戲台和禹王廟、武廟為鄰。一幕幕戲劇演繹著流動的歷史,傾吐著這方水土的幾多鄉音,幾多感慨。當年與大戲台平行建築的,是一座大看台,台上坐的是顯要貴客,台下站著坐著平民百姓。而今大看台片瓦未存,那遺留台下的十二個大青石墩,以及牆壁上那依稀可見的接通古廟的便門,使我強烈地感到古鎮的繁華與中落,沉寂與薪傳,感受到一種歷史滄桑、戲如人生的氣氖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