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溝橋
日期:2016/12/15 15:21:18   編輯:古代建築名稱盧溝橋亦作蘆溝橋。在北京市西南約15公裡的豐台區永定河上,是北京市現存最古老的石造聯拱橋。因永定河舊稱盧溝河,橋亦以盧溝命名。盧溝橋早在六七百年前就名揚海外。
盧溝橋全長266.5米,寬7.5米,下分十一個涵孔。10座橋墩建在9米多厚的鵝卵石與黃沙的堆積層上,堅實無比。橋墩平面呈船形,迎水的一面砌成分水尖。每個尖端安裝著一根銳角朝外的三角鐵柱,邊長約26厘米,用以保護橋墩,抵御洪水和冰塊對橋身的撞擊,人們把三角鐵柱稱為“斬龍劍”。
在橋墩、拱券等關鍵部位,以及石與石之間,都用銀錠鎖連接,以互相拉聯固牢。這些建築結構都是科學的傑出創造。橋身全部由白石建成,兩側石雕護欄各有望柱一百四十根,柱頭刻著蓮花座,座下為荷葉墩。望柱中間嵌有279塊欄板,欄板內側與橋面外側均雕有寶瓶、雲紋等圖案。每根望柱上有歷代雕刻的石獅,神態各異,栩栩如生。由於橋上石獅多得叫人難以數清楚,因而北京地區流傳著一句歇後語:“盧溝橋上的石獅子--數不清”。
1984年,經文物工作者核查,查清橋上的石獅多達489頭。橋的兩端各有華表4根,高約4.65米,同橋渾然為一體,既壯觀又優美。橋東的碑亭內立有清乾隆皇帝題寫的“盧溝曉月”漢白玉碑,為燕京八景之一。抗戰時期,震驚中外的“盧溝橋事變”在此地爆發,蘆溝橋更為
著名。
現在的宛平縣城已成為一處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紀念地。城內北側建有“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城東側辟為“抗日戰爭烈士陵園”。城樓上有“七七事變紀念館”和“中國紀古橋陳列館”。1971年,北京市又興建了距盧溝古橋約一公裡遠的“盧溝新橋”,以保護舊盧溝橋這座聞名中外的古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