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名稱 >> 八百莊堡之北方城堡

八百莊堡之北方城堡

日期:2016/12/15 0:02:14      編輯:古代建築名稱



歷經四百多年風雨的北方城村,依然保持了明代規劃的“豐”字形布局,建築遺產文物古跡和傳統文化比較集中,是我國城池格局保存比較完整的典型的北方四合院式建築群和傳統村落之·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藝術和科學價值。北方城村始建於明萬歷四年(15怕)位於蔚縣城北8公裡處的丘陵地帶。該村有明、清時期和民國年間建築所形成的民宅、戲樓、廟宇、碾坊、堡門等古建築群體,數量較多、種類齊全、形制獨特、格局完整,至今保護完好,是研究華匕乃至中國歷史與民俗文化的重要基地。

蔚縣有著“北京西大門"之稱,同時又是草原游牧文化與中原文化碰撞.交流最多的地區之一在明代中期,蔚縣地區廣建城:堡,歷史上有“八百莊堡”一說。北方城堡即建於這個時期,城堡南北、東西各2"米,平面呈方形,建築設計整齊方正,故稱方城。該堡構造布局是中國典型的一街六巷對稱結構,主街由南向北依次有財神廟.馬神廟、三覺堂,街盡頭為主供真武大帝的真武廟,堡前建有古戲樓北方城堡的“前身”是村東北的一座小堡,現尚存遺址。後來,經過一段時期的休養生息,人丁繁衍壯大,小堡位互應生存,遂選址另建新城。即今天我們看到的北方城。新城的擇地,首要考慮的是水,其次,便是交通。北方城前的道路便是明清時期縣城通往西北五岔關口的交通要道,為“燕雲古道"之一;同時,這條路又是人們前往蔚縣境內最大的重台寺(當地人又叫叢台寺,為儒釋道三教合一的寺廟)的必經之路。昔日,這條古道上騾幫駝隊穿梭往來,數不清的西域人,蒙古人,漢人留下了他們的足跡。古時,出入北方城只有南門,在冷兵器時代,只要將它關閉,便活總是安穩而惬意,堡門樓高聳而堅固,為磚石拱券墩基,券上鑲扇面形石匾一塊,上镌三個典雅大方的大字:“北方城”。

堡門外還有村子的唯一座戲台,系,f增卷棚布瓦頂面寬三間,進深二間.六架梁,設前後台,以金柱及市隔扇界開。梁架為“松柏裝"采繪。後台東牆開門,1題“清淨室”三個楷子。每年正月,這裡熱鬧異常,村民們喜歡聽專業居團的山西梆子但是沒錢了也會請民間藝人人台龍王廟位於戲台東側,有正澱三間,是面寬三間進深二間硬|山布瓦頂建築。正殿內山牆上有彩繪壁畫,色澤艷麗造型古樸。戲台對面是觀音廟和Fdi澱,它們建於慢門東西兩側外面還被一堵半米多高的扇開磚牆圍起來。牆上開才門,看戲時,女人站在這裡面。只有男人可以站在戲台前。除了尊卑觀念,“男女授受不親”的傳統道德倫理在此也可見斑。堡內從堡門向北約0咪處,東西各建一座廟宇。東為財神廟,西為馬王廟均為面寬三間進深間硬山布瓦頂建築。從財神廟與馬王廟之間向北約5咪處,正中建有佛殿一座。面寬三間.進深―間,硬山布瓦頂。佛殿內正北牆上砌方開神龛,兩側牆上有采繪壁畫。佛殿與正北堡垣上的真武廟遙遙相對。高峻壯觀的真武廟建在一個高台上,是一座“瞭塔”,同時,它還是“統治整個城堡內的建築”:哪裡起烽火,或者村子有什麼情況,可以一覽無遺。該廟面闊澗,進深二間,五架梁,前出廊,硬山布瓦頂。真武廟下邊建有前院,有小山門,進入小山門,上磚砌台階數+級,才能登上北台,進入真武殿,殿內東,西北三面牆上,繪有駿金的壁畫:這些壁畫以連環畫的形式出現,它記錄著真武大帝從出生到成神的完整過程。殿前為懸山鼓樓存完好。

現在,城門外的古道上雖無往日繁華、熙攘,但是,因路旁的這座古堡,它依然引人注目。近年來,頗受外地游客的喜愛,游覽者絡繹不絕,一些影視界人士也來此選景拍攝。

古村美食:糊糊面又名“多維豆面糊”,是蔚縣人民自己研制的豆制產品采用純天然的綠色食品扁豆、碗豆、蠶豆等12種豆類炒熟後磨制而成,保持原有豆類的多種營養成分,其面質細膩、口味純正,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