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名稱 >> 徽杭古道

徽杭古道

日期:2016/12/15 0:05:13      編輯:古代建築名稱


        績溪古道早在唐代就已修成。徽杭古道是歷史上徽商與浙商交流貿易的重要通道。  徽杭古道西起徽州績溪縣伏嶺鎮,東至浙江省臨安市馬嘯鄉,位於清涼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北側,北靠黃山,南依天目山,全長25千米,是古時聯系徽州與杭州的重要紐帶,保存最完整的 一段是績溪縣境內的盤山石階小道,是徽杭古道的精華所在。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歲,往外一丟。”黃山市古稱徽州,由於地窄人稠的生存缺陷,注定了徽州人要向外部世界拓展生機,早在東晉時代,徽州人就已遠赴異鄉,奮跡商場了,故自古有“無徽不成市、無績不成街”的說法。徽商多是小本起家,尤其吃苦耐勞,所以絕大部分徽商出行選擇的是乘船或徒步,一代代的徽州人販運鹽、茶、山貨,走出了一條條飽含風霜的經商之路,徽杭古道即其中之一。
  徽杭古道是繼我國“絲綢之路”、“茶馬古道”之後的第三條著名古道。

  清代大商人胡雪巖年少時也曾沿著古道肩挑背扛進浙經商,艱難求生。他要翻過這座山頭,把貨物送到杭州,才能賣個好價錢;這擔貨物賣掉了,就會有第二擔、第三擔……更多的貨物源源不斷地運了出來,少年的生意越做越大,不僅徽州,甚至上海、京城也有了分號,他成了全國第一大商人。

  徽杭古道在杭徽公路通車前,是徽州人由其是績溪人通往滬、杭的捷徑,比繞道昱嶺關近百余裡。在徽杭古道上,每隔5裡就設一個茶亭,供過往路人休息。過去與績溪相毗鄰的昌化人用自己紡織的棉織品沿古道到績溪換回糧食與棉花,古道成為兩地人的生命線。時至今日古道還是當地老百姓的一條重要交通渠道。

        徽杭古道附近的重要景點有:障山大峽谷、胡氏宗祠、清涼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江南第一關等。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