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名稱 >> 雲朵上的街市

雲朵上的街市

日期:2016/12/14 23:58:28      編輯:古代建築名稱




蘿卜寨100余公頃的黃土地養育著岷江中人口最多(全寨有1000多人口)、住房最密集、並且是唯一以黃土為建築材料的古老羌民,是迄今為止發現的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黃泥羌寨,被譽為“雲朵上的街市、古羌王的遺都”。

蘿卜寨距汶川縣城巧公裡,距成都的)公裡。從汶川縣前往蘿卜寨,轉過聲名遠揚的雁門關,便見一根矗立於317國道旁的羌碉和一座座古老的烽火台指明了進入蘿卜寨的入口。沿著十公裡黑色路面的盤山1道盤旋而上,映入眼簾的首先是索橋村,之後便是小寨子村,最後進入了蘿卜寨。蘿卜寨歷史悠久,地勢獨特。考古學家說:蘿卜寨早在:3000―400年前就有人類生存;地學:家說,在岷江大峽谷中阡的這片黃土地感覺是天外來物;民間傳說更是豐富多彩、委婉動人。蘿卜蘿卜寨最早稱為鳳凰寨,後為富順寨,再後為老虎寨,最後是沿用至今的蘿卜寨,四次更名是蘿卜寨歷史久遠的見證。

蘿卜寨村位於雁門鄉境內岷江南岸海拔Zm)多米的高半山台地上,為冰水堆積的階坡台地地勢平緩、寬闊,是岷江大峽谷高半山最大的平地,也是鳥瞰岷江大峽谷風光最理想的場所蘿卜寨村地處鳳山和凰山之間,整個建築形態看上去像一支展翅欲飛的鳳凰,村民全部是羌族,是純粹的羌族聚居村寨,整個寨子宛如一座有無數街巷的微縮的小城,是黃泥羌寨的大群體,是古羌人最古老的街市,也是古羌人御敵的堅固壁壘。中心寨區的建築幾乎戶戶相連,層層疊疊,錯落有致,屋面幾乎連成一片,上一家 屋頂即可通到數十家甚至百家。民房均為高土房,二至三層;寨門上有太陽形狀的圖形和白石,白石崇拜為羌族人有名的信仰習俗,蘿卜寨的每家屋頂上都能看到,除代表天神外,還代表別的神靈。羌族人常常向白石虔誠祈祝壽,燃香祭拜…

大禹王廟建在一塊巨石上,游人可可在禹王廟內祈福(即羌民族的掛紅儀式和許願(許願的載體是白石)。游人祈福、許願所得到的紅綢可以帶走給親朋好友,亦可J掛在蘿卜寨的神樹上許願的白石也可帶走,亦可掛放在祭壇旁專設的祭塔上,日積月累可形成氣勢恢宏的白石組成的白塔羌族文化歷史悠久,民族風情多姿多彩,但只有語言沒有文字,因此,羌族的歷史,除了人們口耳相傳外,只有依靠本民族人文風情、建築、服裝、舞蹈及民間藝術等到方面來表現,其中羌繡則是表現羌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羌族婦女在長期勞動實踐中形成獨特的審美觀念,用刺繡的形式把羌族的勞動生活表現在飾品及服飾上,表達她們對美好生活的渴望,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愛情的追求。羌繡畫面生動形象,色彩艷麗、題材廣泛,大自然的花、鳥、魚、蟲、動物等內容都在飛針走線中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羌族的傳統服飾為男女皆穿麻布長衫、羊皮坎肩,包頭帕,束腰帶,裹綁腿。女裝衫長及踝,領鑲梅花形銀飾,襟邊、袖口、領邊等處都繡子花邊,腰束繡花圍裙與飄帶腰帶上也繡著花紋圖案。男人喜著青色或白色頭帕,女人包繡花頭帕,腳穿有鼻的“雲雲鞋”,鞋子繡有雲彩圖案及波紋,鞋尖微翹村民以農業生產為主,喜飲青稞制成的咂酒和玉米制的蒸蒸酒,普遍吸蘭花煙。羌族自己腌制臘肉,在各家各戶有火塘的正梁上,大多都掛著很多陳年臘肉,煮好的蠟色濃味香,肥而不膩。另外,羌民用粗糧做出的美食也很多,酸菜攪團、香酥荞面角、玉米鍋邊馍馍、面油果子、金裹銀飯、猴頭蘑菇、豆芽花、鹿耳韭等等,總之天然食品,綠色食品,應有盡有,令人垂涎三尺。

2008年5月12日,汶川發生大地震,蘿卜寨遭到嚴重損壞。如今,恢復重建後的中國羌族第一寨仍那麼美麗動人,地震災區所有的道路都已恢復正常通車,蘿卜寨村最大的收入來源除了旅游就是銷售大櫻桃,另外,千年羌寨還喝上了自來水,結束了世世代代從高山頂上背水喝的歷史...…蘿卜寨悠久的歷史,古老絢麗的羌文化,奇特而堅固的羌族建築,以及當地淳樸的羌民風情,會讓你對羌族,甚至於對人生有個全新的了解和感悟。


旅游TIPS:

提示:蘿卜寨村2008年毀於大地震,目前仍在恢復重建之中。

四川省阿壩州汶川縣雁門鄉蘿卜寨村。從汶川縣城約40分鐘車程可到蘿卜寨。從成都約4小時車程可到達到蘿卜寨。 50元。  雁門鄉雁門關電話:0837―6226326

羌族是我國歷史最悠久的民族之―,今羌族多聚在茂縣、理縣、汶川、北川縣等。羌族人居住在具特色的羌寨中。羌寨中的碉房是羌族的石砌民居,―般高達三四層底層圈養牲畜,中層住人:上層儲藏糧食,屋頂為平台,既可以用來攤曬糧食,又可以作為老人歇息、婦女針織、孩子游戲的場所。碉房建造時就地取材,以土石為原料,不用繪圖、吊線,全憑高超的技藝和經驗。碉房形式多樣,層次不一,結構嚴密,稜角整齊,不僅堅固耐久、實用,而且冬暖夏涼,充分體現了羌族人獨特精湛的建築藝術。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