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江、青衣江、大渡河在此匯流,開闊的水面平緩而浩蕩,滲入整個城市,尤如城市屏風的烏尤山含煙疊翠,終年濕潤清新的空氣讓這座城市的呼吸順暢。但樂山得以讓全世界的人都關注,卻是源自那尊舉世無雙的大佛和與之相鄰的秀美的佛教名山峨嵋山。
樂山古稱嘉州。相傳為黃帝之子昌意屬地2000多年:前以蜀王開明故治。春秋中期,蜀開明王朝在今樂山境內建立城邑。北周築城奠定了歷代城油1及古城布局的基礎。宋代築城始用紅砂石,有城門0座,多為臨江城門。南宋以後,大渡河水侵蝕城牆,使古城布局開始變化。到明代大規模砌築石城,東南城牆“以城為堤”,西北城牆“刊山為城”,形成成了兼具“山城“水城”特色的不規則的楔形布局。
清代,南城牆數次沖塌,又數次修復,最後城牆直落大渡河中,出現千米紅石城、直搏浪濤的雄偉景觀。城門10座中有7座臨江而建,其中城南麗正門作四出門洞的“十字交叉拱”結構,對古建築史研究有較高的價值。清代,古城向東北方向擴張,清代晚期,增修了東北面外城,其用材則為磚、石合璧,古城布局也變成了一圈內城垣,半圈外城垣的奇特建築。歷經滄桑,這一古城特色依然故我,成為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實證。樂山風景優美,是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素有“天下山水之觀在蜀,蜀之勝曰嘉州”的美稱境內以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峨眉山樂山大佛為中心,呈放射狀相對集中地分布。市境內還有以清幽著稱的岷江平羌小三峽;有以古榕為特色,江水如鏡的“小西湖”五通橋,有當代大文豪郭沫若的舊居和沙灣大渡河美女峰石林風景區,有具有中國“百慕大”之稱的峨邊黑竹溝風景區等。樂山得江之勝,以樂山大佛聞名於世。樂山大佛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古代摩崖造像大佛為彌勒坐像,依凌雲山西壁鑿造而成,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之稱。大佛始建於唐開元初年,相傳是凌雲寺僧釋海通為減殺水勢,造福人類募集人力物力歷時”年修鑿而成。大佛通高71米,比例適度,面露慈容,雙耳垂肩,兩手平放在膝蓋上,顯得雍容大度,氣魄雄偉。大佛的外圍繞是一個奇大無比的“巨型睡佛”,仰面朝天,體態勻稱,輪廓分明,安閒地漂睡在岷江上。臥佛直線長300多米,體態勻稱,神情安詳,烏尤山為頭,眉眼分明可見;凌雲山為體,樂山大佛正好位於睡佛的心髒部位,形成佛中有佛的天下奇觀。在1000多年以前,古代勞動人民就有如此巨作,堪稱奇跡。樂山內的文物古跡不計其數,尤以漢代崖墓、唐宋佛教造像最具特色開鑿在紅砂巖上的漢代崖墓數以萬計,遍布古城郊區山崖之上。凌雲山南的麻浩崖墓前臨麻浩河,沿山開鑿,分布有崖墓330多座。崖墓除出土陶器、銅鏡、錢幣等隨葬品外,還有大量的畫像石刻,內容豐富,畫面活潑,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史料價值。千百年來,樂山大佛在與樂山一江之隔的地方用慈祥的姿態面對著樂山城,賦予了樂山人慈:祥、大度、平和、深廣的佛門精神。來到這裡,在木魚的聲聲叩擊中,即使同是在紅塵中跋涉,內心卻覺得安然寧靜。
峨眉山以優美的自然風光、悠久的佛教文化、豐富的動的動植物資源和獨特的地質地貌著稱於世,為這座城市增添了無限風光。全山縱橫2¨余千米,主峰萬佛頂海拔30,)米,雄渾壯觀,氣象萬千,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稱。山上林木繁茂,雲霧缭繞,峨眉金頂是峨眉山頂峰,氣勢磅礴:登臨金頂,可觀雲海、日出、佛光、聖燈四大奇觀峨眉山還有豐富的佛教文化遺產。遠在漢晉時期,道教、佛教競相不睡眉山山建寺廟。唐宋佛教漸盛,明清佛教大興,據記載全山最多時達|和余座廟宇,現存有名的寺廟報國寺、萬年寺、華藏寺、洗象池、洪椿坪等,它們依山取勢,各具特色;市區南郊的五通橋區境內茫溪曲流,兩岸蒼勁的黃桷樹遮天蔽日,街道依勢就就曲,建築高低昔落,江面寬闊平靜,蕩槳泛舟,溪轉峰回,素有“小西湖”之稱。城對岸有凌雲72山峰對峙,峰峰奇秀,所謂“天下山水之勝在蜀蜀之山水在嘉嘉之山水在凌雲”。
旅游TIPS:
樂山站0833―5136600;
山客運中心2450706。
樂山大佛70元·凌雲禅寺40元·
峨眉山旺季120元。
08332302506(樂山大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