驢島風情醉游客——肯尼亞拉穆古鎮的保護與發展
日期:2016/12/16 18:04:15   編輯:古代建築拉穆古鎮是拉穆島歷史文化的精華所在。2001年,完整保留了東非斯瓦西裡數百年文化的拉穆古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這也是肯尼亞唯一的一處世界文化遺產。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斯瓦西裡文化,拉穆古鎮從2001年起也開始舉辦文化節。拉穆文化促進會秘書長阿卜杜·拉赫曼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作為東非沿海地區的主要文化形式,斯瓦西裡文化已經存在並延續了七八百年。它融合了非洲本土文化與阿拉伯文化的雙重特性,譬如這裡的人們講一種共同的語言——斯瓦西裡語,絕大多數居民信奉伊斯蘭教——多數婦女仍然尊崇傳統的伊斯蘭教義,外出時將全身用黑袍包裹得嚴嚴實實。斯瓦西裡文化是一種獨特的文化,而拉穆古鎮則是斯瓦西裡文化的中心,這裡有非洲東海岸保存最完好的斯瓦西裡風格古建築,所有這些建築都有好幾百年歷史,並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古鎮上的居民仍然保持著百年前的生活習慣和方式,如出門騎驢,身著手工縫制的民族服裝等等。
拉穆文化節自首次舉辦以來,今年已經是第九屆,不斷攀升的影響力,已經使拉穆這個過去名不見經傳的小島蜚聲海內外。據肯尼亞旅游部長納吉布·巴拉拉介紹,拉穆古鎮上保存數百年的原始風貌本已使人心生向往,文化節的舉辦則更是增強了這裡對人們的吸引力。文化節舉辦之前,來拉穆島旅游的人數約為每年3000人次,而現在已經上升每年1.5萬到2萬人次,其中有不少人是專程來拉穆島享受文化節盛宴的。記者來到鎮上時,正巧趕上一年一度的拉穆文化節——拉穆人每年翹首以盼的重要慶典。節日期間,從傳統的帆船競技和騎驢比賽,到東非工藝品展示和斯瓦西裡詩歌朗誦會,各類豐富多彩的表演項目使這個平日裡寧靜祥和的小鎮成為歡樂的海洋,也吸引著成千上萬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駐足觀光。
不過,像其他許多地方一樣,拉穆在保護歷史文化原貌的同時也面臨著一些現實的挑戰。例如,旅游業的發展正越來越多地給原始古樸的拉穆古鎮帶來現代文明的沖擊:蜂擁而至的游客帶來大量的生活垃圾和污水,正威脅和破壞著古鎮的風貌。與此同時,記者在采訪時還發現,目前這裡很多的建築已經年久失修,有的甚至還出現了傾斜。拉穆斯瓦西裡文化中心負責人穆罕默德·基恩告訴記者,修繕這些老建築目前是拉穆地方政府,乃至肯尼亞政府最頭疼的事情。因為修繕古建築的效果必須是修舊如舊,保持古樸的原貌,所花費的時間、人力和財力要遠甚於拆舊建新。穆罕默德告訴記者,拉穆島上的建築都是用珊瑚石和紅樹林木材建造的,這個傳統已經保持了幾百年。但由於珊瑚礁和紅樹林在保持沿海生態系統,阻止潮水侵蝕堤岸等方面可以發揮非常積極的作用,肯尼亞政府對這兩項資源的開發利用設定了一定的限制,這無疑對需要大量上述材料的拉穆古建築修繕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掣肘。令人略感欣慰的是,肯尼亞政府目前正在嘗試使用一些替代品,以達到既能修舊如舊,又不破壞珊瑚礁和紅樹林的雙贏目的。
目前拉穆島上共有532棟古建築,其中496棟為私人住宅,23棟為公共建築,包括旅店和飯館,另有13棟為宗教場所(譬如清真寺)。肯尼亞政府為了鼓勵人們保護古鎮風貌,也制定了一些法律。其中包括如果有居民主動從島上搬走,騰出住所作為古建築保護單位,那麼政府將支付給這戶居民一筆安家費作為補償。另外,島上的任何房屋都不允許隨意拆建,住戶如果需要對房屋進行內部裝修,必須要得到拉穆地方政府的批准並按照嚴格按照相關規定選擇裝修材料和模式,不可隨心所欲。
拉穆文化促進會秘書長阿卜杜·拉赫曼告訴記者,6個月前,有一些在外打工的拉穆居民曾試圖將幾輛機動車運到拉穆島上,但當即遭到了當地政府的拒絕。因為小鎮的街巷非常狹窄,兩人並排走都很勉強,更不用說開汽車了。況且騎驢是拉穆古鎮的一大特色,當地百姓也無法接受這種延續了幾百年的交通工具被現代化的機動車所取代。汽車一進來,必然要拆掉建築,拓寬馬路,如此一來,古鎮的風貌就蕩然無存了。
肯尼亞國家博物館沿海地區負責人阿斯曼·侯賽因透露,除了古建築這些有形的遺產面臨著一系列保護難題之外,無形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也是迫在眉睫。他說,現在古鎮上從事傳統手工藝的匠人大多數都是年逾花甲的老人,幾乎看不到年輕人的身影。這是因為拉穆古鎮上沒有工業,旅游業也因地處偏僻,交通不便而不甚發達,相比之下,人們的生活更加貧困。所以,年輕人大都前往首都內羅畢等大城市打工謀生,許多古老的傳統手工藝正瀕臨失傳的危險。為了拯救這些人類文化遺產,肯尼亞政府正大力出資並采取各種對策,而每年一次的拉穆文化節也正是保護拉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個有效途徑。
幾百年過去了,拉穆島上物是人非,但風情依舊。拉穆是一本斯瓦西裡文化的百科全書,只有實現保護與發展的和諧統一,這座美麗迷人、充滿魅力的海島才能韻味不改,日久彌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