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結構 >> 中國古建築中青瓦青磚金剛牆和護身牆

中國古建築中青瓦青磚金剛牆和護身牆

日期:2016/12/15 1:23:24      編輯:古建築結構

中國古建築青瓦青磚金剛牆和護身牆,古建築中凡是隱蔽而不可見的牆體都叫金剛牆。比如博縫轉裡面的幾層磚。又如帶有天溝的起脊瓦屋中,瓦隴與天溝交界處,代替連檐、瓦口的那幾層磚。再如單面用的花青瓦、花青磚背的幾層磚。另外象陵寢建築中背土掩埋的牆體(系指出土之前),都叫金剛牆。各種金剛牆的高度和作法差異很大,具體作法完全取決於它所服務的對象。

        金剛牆是指券腳下的垂直承重牆,又稱“平水牆”,是一種加固性質的牆。古建築對凡是看不見的加固牆都稱為金剛牆。梢孔(即邊孔)內側以內的金剛牆一般做成分水尖形,故稱為“分水金剛牆”,梢孔外側的叫“兩邊金剛牆”。

        所謂金剛土並非是一種自然本身就存在的物質,而是人為的混合土。即在黃體原特有的黃土中加入糯米汁以及其他幾種花汁,這種土的特點就是堅硬無比,刀槍不進,是而名為金剛土。這種土常常被用於修築堅硬的城牆。

        護身牆用於馬道、山路、樓梯等兩側。護身牆最高不應超過人體胸部。其作法與女兒牆作法相同。大式護身牆要使用古建琉璃瓦、琉璃磚。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