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繪出多個歇山式古建築
日期:2016/12/15 1:25:34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一輛自行車、幾柄畫筆。在太原總能看到一個穿越在城市角落的身影,他歷時四年以太原古巷古建築為題材創作百余幅鋼筆畫,從原先的一位畫者已悄然轉變成一位 古建維護者。他叫蕭剛。畢業於山西大學美術系的蕭剛,如今依然從事和畫畫相關的工作。或許是由於專業的緣故,蕭剛說,本人對有深沉文化底蘊的人文景觀特別 感興味。“從上大學時我就開端畫,2007年年初整理了有關古建的素材。”蕭剛最初只是普通的寫生,後來逐步開端有認識地停止搜集整理。
蕭剛並不是太本來地人,祖籍汕頭生在北京,但在太原曾經生活了20多年。2003年一次偶爾的時機他看到了訴說著古老歷史的古建築,從那時起他便開端搜集相關素材,決議要經過繪畫仿古琉璃瓦的方式來把那些“會說話”的古建築“保存”下來。
為了不落下一處古建築,他經常騎著自行車,穿越於太原的街頭巷尾。“騎車比擬便當,有的街巷很窄,只要自行車才干經過。我也喜歡攝影,掃街拍照畫畫是我最大的樂趣。”一有時間,蕭剛就背上畫夾和馬扎,用他手中的鋼筆去記載那些行將被歷史塵封的古建築。
四年間,他畫了有太原的晉源德化門、萬壽宮皇廟、雙塔寺、晉祠聖母殿等歷史深沉的古建築,也有後雙龍巷民居、北岳廟老宅等民居古建。太原晚報已連續兩年連載他的系列作品——畫說龍城。
“在畫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圍觀的大眾,會很獵奇的過來攀談。有時分的確很影響創作靈感,但並不都是打攪,老街老巷的一些老人,還會給我講講以前的故 事,這些老房子原來的樣子,對我協助很大。”蕭剛說路人之所以停下來看他,也是由於他們和他一樣對這些古建築感興味。
最近,隨著城市開展、房地產開發,很多老建築面臨消逝的危機。蕭剛也加快了本人的速度,“我就怕這些好東西哪天忽然沒有了,如今,有些老字號的舊址曾經消 逝了,真實太可惜了。我想以我的行動喚起人們對古城、古建築的維護認識。”關於蕭剛來說,這些寶貴的老建築的消逝真實太可惜了。
令蕭剛欣喜的是,“維護古建築”的行動,在太原很多人做得比他還好。“我不是孤軍奮戰。”在做這項工作的過程中,他得到了許多人的支持。“我遇到很多讓我堅持下去的朋友,本來只當本人是獨行者,沒想到步子邁開後,比我先行的人不在少數,這是最大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