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小時候這裡經常有人來逛廟會。”前日,年近8旬的大瀝瀝苑社區居民陳二妹,看著眼前一塊超300年歷史的石碑,不禁勾起了回憶。
大瀝近日在舊城區一次文化調研中,發現了一塊刻著“金花古廟”四字的鹹豐元年古碑,這是南海首次發現有關金花傳說現存的文物,喚起了大瀝民間消失多年的廟會記憶。
前日,記者來到大瀝公園瀝苑路上,在一棟舊樓不到5平方米狹小的樓道間,看到了這塊鑲嵌在牆壁上的石碑。這塊長約2米的石碑上刻著“金花古廟”四個字,左邊落款寫著“關中王令”四字,下面刻著“王令之章”以及“渭水”兩個印章,而石碑後邊則寫著“鹹豐元年孟冬遷建”。
大瀝的發現引起了南海區博物館副館長盧筱洪的關注。“金花傳說從明朝就有,如今也納入了廣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民間建金花廟和供奉金花娘娘的習俗在廣佛間都有記載。”盧筱洪說,廣佛最早發現的一座金花廟是位於廣州荔灣區金花街惠福路,而在《南海縣志》記載中也提到在大瀝、九江、官窯、和順和西樵等地都建有金花廟,此次大瀝發現的古碑是南海首次發現有關金花傳說的現存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