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文保現狀方圓500米藏8座古建
日期:2016/12/14 12:02:16   編輯:古代建築穆繼多公館
湯玉麟公館今昔對比
南起十一緯路,北到八緯路,東起北三經街,西到北四經街,方圓不過500米的彈丸之地,竟然隱藏著8座有近百年歷史的老建築,其中除了已經淪陷在私搭亂建小平房中的兩座待考證建築外,其他6座老建築,都與沈陽乃至中國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相關。
十一緯路和三經街路口,建於1917年的匯豐銀行舊址,在交通銀行搬離後,整棟建築被閒置。
湯玉麟的兩座公館,一座為辦公場所,一座改成了私人會所性質的酒店。
北三經街66-1號,沈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建築師穆繼多公館,外觀殘破。
此外還包括帶領警察打響抗日第一槍的黃顯聲公館、曾經擔任過遼寧省政府主席的東北軍將領王鐵漢公館。
本次行動的發起者之一、遼寧文化遺產保護志願者團隊志願者陳赫,著重提到了已經被改建成酒店的湯玉麟公館。他說:“湯玉麟公館2007年改建的時候,門廊是被玻璃罩上的,整體建築的外觀被改變得不多。但是在兩個月前,門廊外邊整個被罩上了混凝土建築,我們認為已經破壞了建築的風格和外觀。如果一個市級文物保護建築都被這樣肆意地更改外觀,那麼其他的老建築要如何保護?”沈陽建築大學教授汝軍紅也認為,湯玉麟公館門廊的改造存在問題,他說:“一開始設計的時候,門廊是玻璃的,我們覺得是可以的。現在這樣設計,有些元素就缺失了。”
目前,志願者團隊已經將情況反映給了文物保護部門。
商埠地民國遺風需保護
遼寧文化遺產保護志願者團隊精心設計出來一條行走沈陽城市的微旅行路線,志願者們將其稱之為經街緯路商埠地民國老建築群。據陳赫介紹,1906年,根據與美國和日本簽訂的通商條約,從今青年大街到和平大街之間劃出大塊土地,供外國人居住、經商,稱作商埠地。到了上世紀20年代,隨著沈陽南市、北市的設立,在今市府大路與十一緯路之間的地帶迅速發展起來,由於這一地區的街路均以經緯命名,俗稱為“經街緯路”。到目前為止,這片地區有20多座建築被列入市級保護文物或不可移動文物,還有大量的民國時期老建築未確定身份。
陳赫說:“這些老建築是我們沈陽寶貴的文化與遺產。我們沈陽有一宮兩陵,它們就像是一個大樹的主干,這些老建築就像是主干旁的綠葉,都保護好、利用好,沈陽才與歷史文化名城的地位相匹配。我們希望通過這次行走活動,提升市民和政府的文化遺產保護意識和文物保護成效。”
汝軍紅也建議,相關部門應重視經街緯路商埠地民國遺風建築群的保護和利用工作,“老建築內部可以改造,但是在外觀上應該保持原來的味道。老建築要利用好,維護好,需要有實力的企業家參與進來。作為政府,也應該有合理的政策和制度來管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