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北鎮廟維修曝出百年前貪腐鐵證

北鎮廟維修曝出百年前貪腐鐵證

日期:2016/12/14 12:08:42      編輯:古代建築
    為什麼塗料裡要加上三種動物的血?為什麼一個古建構件的更換都需要特殊定制?為什麼會有一塊無字碑?

    北鎮廟,現存的唯一一座鎮山的山神廟,始建於金代,明清兩代加以重修和擴建,現存建築保持著明清兩代的風格。

    相比北鎮的醫巫闾山、青巖寺等名勝,北鎮廟聲名不顯,卻一舉成為首屆全國十佳文物保護工程,只有7個單體的北鎮廟與龐大的曲阜孔廟、敦煌莫高窟並肩,成為文物保護的一個標尺性工程。那麼,這個稱號在文物保護者心血的背後又有著怎樣不為人知的故事呢?如何對文物建築進行保護才是正確的呢?

    維修發現大梁用的是廢舊料百年前的貪腐監工死得不冤

    提到無字碑,人們想到的一定是女皇武則天。而在北鎮廟的神馬殿裡同樣豎立著一塊無字碑,碑首和碑座是百年前的舊物,碑身則是幾年前重新制作的。“這塊碑,原來是光緒年間奉命修繕北鎮廟的馬曉昌為了給自己歌功頌德用的。”北鎮市文物處於志剛處長介紹說,“當時馬曉昌帶了500名工兵用了三年時間才將已經破落的北鎮廟修葺一新。”

    根據史料記載,馬曉昌開始還是很本分的,可是這裡山高皇帝遠,慢慢的,他就腐化變質了。為了貪污工程款,他擅自將原來的大殿七間改為五間、山門五間縮成三間,還克扣工兵饷銀以中飽私囊。在北鎮廟的修繕過程中,他命令工兵找了一塊上等石料,就等工程竣工後給自己樹碑立傳了。可是沒等刻上字去,他貪腐的事發了,被朝廷來人立斬於北鎮廟的山門前。

    對於這件事,於志剛原本是抱著懷疑態度,想不到在2006年進行神馬殿的維修工程中,於志剛找到了馬曉昌罪不可赦的直接證據。“建築光看外表很難發現問題,我們在對神馬殿進行古建維修的時候,發現一些大殿內裡的大梁之類的居然還有彩繪,明顯當時建造大殿時就是用廢料或是舊料對付上的。”於志剛說,更直接的證據就是,“許多檩子居然是楊木的,這種木料老百姓蓋房子都不用。更何況北鎮廟是皇家寺廟,必須得用松柏等木料才行。這個馬曉昌死得不冤。”

    當時找到無字碑時,碑身已經沒了,只剩下碑座和碑首,“幾十年前,北鎮建烈士陵園,有人就說北鎮廟正好有個沒字的石碑,於是就把無字碑搬走了。”於志剛說,文物復建有個條件就是必須是原材料。為了重新豎起無字碑,他走了好多地方去尋找石料,最後在義縣的一個山溝裡找到了,“我拿著標本去省地礦院化驗,結果是化學成分一致只有新舊之分。”

    新的無字碑重新豎立起來,這裡也成了廉政教育基地,無字碑是最好的教具。“做的壞事就是一百年後也會被後人發現,所以也提醒我們工程質量上絕對不能造假,工作一定要兢兢業業。”

    歷代皇帝游山須先來祭廟古廟原址旁曾建乾隆行宮

    現在的人們可能對北鎮廟不太了解,但是在古代,北鎮廟有著相當高的地位。我們都熟知五岳,其實神州版圖中還有與五岳地位差不多的五鎮山。中國古代,歷代皇帝有祭祀天地山川的活動,因此就把一些表示疆土或行政區劃的名山封為“五岳”或“五鎮”。元朝成宗大德二年,皇封今山東省臨朐縣內的沂山為“東鎮”,今陝西省寶雞縣內的吳山為“西鎮”,今浙江省紹興市內的會稽山為“南鎮”,今遼寧省北鎮市內的醫巫闾山為“北鎮”,今山西省霍州市內的霍山為“中鎮”。
  1. 上一頁:
  2. 下一頁: